时值深秋,读到了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突然想起今年盛夏时,曾和妈妈一起去洪湖公园拍荷花。那曾经满池的绿意红情,在这样的季节,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是李义山诗中枯荷听雨的意境吗?
看惯了盛荷,哪怕看看枯荷也好啊。
于是,背上单反,出门,直奔洪湖公园。
来到荷塘,那曾经满池的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如今却只剩下几根枯茎,数片残叶,荷塘里断茎残叶显现出无比的幽寂。眼前,既没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澈,也没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灿烂,只有几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凄清和几缕寒水映残荷,冷风摇残枝的伤感。我拿着单反,记录着这不一样的风韵。
手动调焦,画面逐渐清晰,你——轮椅上的陌生人,就这样闯进了我的镜头。
你坐在轮椅上,与我一池相隔。隔着池水看你,年过七旬,苍颜白发,岁月在脸上留下了很多,但精神面貌良好,丝毫没有因为腿脚的缘故而显得颓然和失落。你手持着单反,对着满池的枯荷不停地按下快门,可能是因为太专注,腿上盖的小毛毯一大半快掉到地上了,你浑然不知。
夕阳西下,老人放下单反,深深的叹了口气,小心翼翼地捡起毛毯,盖好。你注视着池中残荷,目光中透着苍凉,却又有一丝丝坚定。我放下单反,注视着满池的萧索,也注视着轮椅上的你。
你抬起头,目光对碰,彼此相视一笑,就像相识已久的朋友。
我绕过池水,来到你身边。
您好,很高兴认识您。
老人一笑:很高心认识你,小同学。
我们各自向对方展示着自己所记录的荷花,当我展示到一张——一个坐在轮椅上全神贯注地拍着荷花的老人,便停住了翻页。
您不介意吧。我问了一句。
不介意,不介意。老人说罢又向我展示了一张照片,一个站在池边聚精会神地拍照的小姑娘。没错,那是我。
我本来想问问你介不介意,没想到你与我一样,哈哈哈。老人爽朗地笑着,边笑边拿出纸巾擦着眼角的泪花。
老人家,您最喜欢什么样的荷花?
我最喜欢这满池的枯荷。
是因为李义山的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吗?
当然有这个原因。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九百年后才得到一位才女的赏识。
此话怎讲?我一下子来了兴致。
《红楼梦》第四十回,有一段贾府众人游湖的描写。当宝玉说要拔掉那些破荷叶时,林黛玉说,她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但前人看枯荷,心里多是悲凉啊,像唐人李璟的诗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又如何理解呢?我把眼前的这位轮椅上的陌生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人生导师。
韶光中是谁老去?看得见的是秋荷,看不见的是人生。看得见的是秋风凋谢了碧叶,看不见的是年华老去了的心情。你凑近些,认真看看这些枯茎败叶,或许能看出些什么来。老人朝池中最高的一茎枯荷指了指,示意我拍一拍。
我蹲下来,镜头推出去,大光圈,黄色的荷叶,在夕阳的照射下,红红的,而又暖暖的。橘黄色的荷叶,给人以温暖,荷叶上黑色斑点,也尽显了岁月的沧桑感。
看见了吗?每一片残荷都入画,每一个枝叶都似乎有情节有故事,同时也更显得有了夏日时缺少的风骨和气象。那半是萧条,半是诗的清骨,守着生命本质的美。残存沧桑静然的芳容,坚守一份重生的希冀。这就是我热爱枯荷,每年都要认认真真地拍一些画面存留的原因。老人的声音不大,但听起来却那么的铿锵有力。
黄昏已逝,暮色降临。我们挥手告别,对彼此一笑,点了一下头。
期盼下次的见面。我高声对老人说。
宋代诗人陆游说,残荷丛竹共催诗。下次见面,写篇好文章带来给我看看啊!老人一边说,一边摇动着轮椅,慢慢远去。
我在心里默念着,半是萧条,半是诗的清骨,守着生命本质的美。既是枯荷,又何尝不是眼前这位坐在轮椅上却仍然热爱生命的老人呢?
谢谢你,轮椅上的老人,我亲爱的陌生人。
本文由用户:yktime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