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大小教学反思简短
比较大小,看似简单的数学概念,却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的“哪个多,哪个少”,到小学阶段深入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再到中学接触负数、无理数的大小比较,无不构建着孩子们的数感和逻辑思维。回顾我最近一次的比较大小教学,无论是二年级的“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还是四年级的“小数的大小比较”,都让我收获颇丰,也意识到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年级的“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其核心在于理解数位的意义。孩子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个位和十位,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然而,仅仅知道这些概念,并不能保证他们能顺利地进行大小比较。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力求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数位与数值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首先,我利用了教具辅助教学。我准备了大量的计数器,让孩子们亲手操作。例如,比较23和32的大小,我会让一个孩子在计数器上拨出23,即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3个珠子;另一个孩子在计数器上拨出32,即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通过直观的操作,孩子们很容易发现32的十位上的珠子比23的多,因此32大于23。这种操作性的学习,能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建立数位的概念。
其次,我注重引导孩子们总结比较的规则。在进行了大量的操作练习后,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孩子们“先看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就看个位”这个规则,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例如,25和31,48和50,19和22等等,让孩子们自己观察,自己比较,自己总结。最后,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十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我再引导他们思考,如果十位相同呢?孩子们自然会想到看个位。这样,孩子们就不是被动地接受规则,而是主动地发现规则,记忆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加透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孩子虽然知道“十位大的数就大”,但当遇到特殊情况,例如9和12比较时,仍然会出错。他们会认为9大于12,因为9比12中的2大。这说明他们对数位的概念仍然不够清晰,对数的整体大小的理解不够深刻。针对这种情况,我需要加强对特殊情况的强调,并且要让孩子们明白,比较大小,要看整体,不能只看某一个数字。
此外,我还发现,一些孩子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困难。他们虽然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但是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当比较25和31时,他们可能会说“31大”,但无法说出“31大于25”,或者无法用“>”这个符号来表示。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对数学语言的训练不够重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数学语言的训练,让孩子们不仅要会做题,还要会说题,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年级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则是在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孩子们已经知道小数的意义,知道十分位、百分位等数位的意义。但是,要真正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还需要克服一些认知上的障碍。
与整数大小比较不同,小数的大小比较容易受到位数的影响。例如,一些孩子会认为0.2大于0.25,因为0.2只有一位小数,而0.25有两位小数。这说明他们对小数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没有真正理解小数的本质。为了帮助孩子们克服这个认知障碍,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首先,我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我用长方形表示单位“1”,将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2份表示0.2;将长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其中25份表示0.25。通过观察图形,孩子们可以直观地看到0.25比0.2大。这种数形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孩子们理解小数的意义,克服位数带来的认知干扰。
其次,我强调了单位统一的重要性。在比较小数大小之前,我会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要比较小数大小?比较小数大小有什么意义?通过思考,孩子们会明白,比较小数大小,就是要比较它们所表示的数量的大小。而要比较数量的大小,就必须统一单位。例如,比较0.2和0.25,可以将它们都转化成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数,即0.2=20/100,0.25=25/100,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再次,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估算能力。在比较小数大小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先进行估算。例如,比较0.8和0.75,孩子们可以先估算一下,0.8接近1,0.75也接近1,但0.8更接近1,因此0.8大于0.75。估算能力的培养,能帮助孩子们提高数感,减少计算错误。
在四年级的小数大小比较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孩子虽然理解了小数的意义,也掌握了比较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会出现错误。例如,当比较0.99和1时,他们会认为0.99小于1,因为0.99的个位是0,而1的个位是1。这说明他们对小数的整体大小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刻,没有真正理解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我需要加强对特殊情况的强调,并且要让孩子们明白,比较小数大小,要看整体,不能只看某一个数字。
此外,我还发现,一些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困难。例如,当遇到“小明买了0.8千克的苹果,小红买了0.75千克的苹果,谁买的苹果多?”这样的问题时,他们虽然知道0.8大于0.75,但是却无法将这个结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对应用题的训练不够重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应用题的训练,让孩子们不仅要会做题,还要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而言之,比较大小的教学,不仅仅是教孩子们如何比较数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数感和逻辑思维。在教学中,我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力求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比较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以下几点:
-
加强数位意义的理解:无论是整数还是小数,数位都是理解其大小的基础。我会利用各种教具和方法,帮助孩子们深刻理解数位的意义,让他们真正明白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所代表的数值。
-
注重规则的引导与总结:我不会直接告诉孩子们比较大小的规则,而是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总结,自己发现规则。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规则的本质,记忆更加深刻,应用更加灵活。
-
强调单位统一的重要性:在比较大小之前,我会引导孩子们思考单位统一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只有在单位相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
-
培养估算能力:估算能力是提高数感的重要途径。我会鼓励孩子们在比较大小之前先进行估算,让他们对数的大小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
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我会引导孩子们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不仅要会做题,还要会说题。
-
注重应用题的训练:我会加强应用题的训练,让孩子们不仅要会比较数的大小,还要会将比较的结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进行比较大小的教学,帮助孩子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比较大小教学的精髓在于深入浅出,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让复杂的规则变得易于理解。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掌握比较大小的技能,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
本文由用户:于老师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39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