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在教授这首诗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从浅层理解到深入挖掘的过程,也反思了教学方法上的得与失。以下是我对《龟虽寿》教学的反思。
一、初读:字面理解与情感铺垫
最初接触《龟虽寿》,我倾向于从字面意思入手,逐字逐句地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例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一句,我解释了神龟的寿命虽然很长,但终究会有结束的时候。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一句,我强调了腾蛇即使能乘雾飞升,最终也会化为尘土。 这样的讲解,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诗歌所表达的“生命有限”这一主题。
情感铺垫方面,我会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短暂和生命的意义。 通过提问:“我们的人生和神龟、腾蛇相比,又会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将自身代入,引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我还会结合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例如居里夫人对科学的奉献,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增强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然而,反思来看,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和情感铺垫是远远不够的。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但很容易将其理解为单纯的悲观主义。 如果不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学生就无法真正领会曹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二、深入挖掘:历史背景与作者意图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龟虽寿》,我开始研究曹操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个人的经历。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但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他经历了东汉末年的战乱纷争,目睹了百姓的苦难,也经历了政治斗争的残酷。
在教授诗歌时,我结合曹操的生平,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例如,官渡之战的背景、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以及曹操在政治上的抱负。 我还会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例如他的雄才大略、他的果敢决断,以及他的复杂情感。
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曹操创作这首诗的意图。 诗歌并非单纯的感叹生命短暂,而是表达了曹操在面对生命有限的情况下,仍然要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决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几句诗,正是曹操对自己人生的写照,也是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此外,我还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例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生命有限的普遍性。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几句诗,则表达了曹操对生命的积极态度,认为通过养生保健可以延年益寿。
通过对历史背景、作者意图和语言特点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龟虽寿》的内涵。
三、多元解读:辩证思维与价值引导
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
首先,我鼓励学生对诗歌的主题进行讨论。 诗歌的主题是“生命有限”,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有的学生认为,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感叹; 有的学生认为,诗歌表达了在有限的生命里要有所作为的积极态度; 还有的学生认为,诗歌表达了曹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对于不同的观点,我都会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进行辩证分析。 我会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生命有限这一事实? 面对生命有限,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明白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我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我会鼓励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我们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通过思考,学生能够将诗歌的内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指导自己的人生选择。
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对曹操的形象进行评价。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认为他是奸雄,也有人认为他是英雄。 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曹操,分析他的功过是非,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在价值引导方面,我强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我会告诉学生,虽然生命有限,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我会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多元解读和价值引导,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龟虽寿》的内涵,并且能够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四、教学方法反思:得与失
在教授《龟虽寿》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也从中获得了经验和教训。
(一) 成功之处:
- 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 强调互动式教学: 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 注重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并且能够从中汲取力量。
- 鼓励多元解读: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歌,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 不足之处:
- 对学生差异关注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会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学习效果不佳。
- 对诗歌意象挖掘不够: 虽然对诗歌的字面意思和历史背景进行了讲解,但对诗歌中一些意象的挖掘还不够深入。 例如, “龟”、“腾蛇”等意象,可以从文化象征意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 对学生情感体验引导不够: 虽然进行了情感铺垫,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还不够深入。 可以通过朗诵、吟唱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 评价方式单一: 主要采用课堂提问和作业的形式进行评价,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改进方向:
-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会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跟上课堂节奏;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研究,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 深入挖掘诗歌意象: 我会更加深入地挖掘诗歌中一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例如,我会引导学生分析“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腾蛇”所代表的虚幻和短暂。
- 加强情感体验引导: 我会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 例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我会播放相关的音乐和视频,营造氛围,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 多元评价,全面反馈: 我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除了课堂提问和作业之外,我还会采用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教授《龟虽寿》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收获的经历。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并且能够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指引自己的人生方向。
本文由用户:于老师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3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