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反思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极具民族风情的广西壮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生动地描绘了赶圩归来的快乐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首歌的教学效果总体良好,学生普遍喜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提升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在教学这首歌曲之前,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广西壮族人民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爱国情感。
-
知识目标: 了解壮族民歌的特点,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学会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
技能目标: 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弱起节奏,能够在演唱中表现出欢快的情绪,能够进行简单的表演。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情感目标和知识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在欣赏歌曲时,能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快乐情绪,并对壮族民歌产生一定的兴趣。通过讲解和分析,学生基本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能够记住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然而,在技能目标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但部分学生在节奏的把握上仍存在问题,尤其是在弱起节奏的处理上不够自然流畅。此外,在演唱中表现欢快情绪方面,部分学生显得比较拘谨,未能充分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在表演方面,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表演形式也比较单一。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反思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
情境导入法: 通过播放广西风光片、介绍壮族文化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
聆听欣赏法: 通过完整聆听歌曲、分段聆听歌曲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歌词的含义。
-
节奏模仿法: 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模仿歌曲的节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特点。
-
分句教学法: 将歌曲分解成若干个乐句,逐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范唱示范法: 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跟唱等方式,让学生模仿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
分组表演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进行分组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总体来说,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有效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歌曲。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
情境导入缺乏深度: 虽然我通过播放风光片等方式创设了情境,但是情境的创设比较表面化,未能深入地挖掘歌曲的文化内涵,未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例如,可以加入一些壮族的传统节日介绍,或是展示壮族的服饰、乐器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壮族文化的魅力。
-
节奏模仿过于单一: 节奏模仿主要采用拍手、跺脚等方式,形式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尝试加入一些新的节奏模仿方式,例如,利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模仿,或者让学生创编一些简单的节奏动作,增强节奏模仿的趣味性。
-
分句教学过于机械: 分句教学虽然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但是容易导致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不够全面,未能将歌曲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在分句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歌曲整体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
范唱示范缺乏针对性: 范唱示范主要侧重于歌曲的整体演唱,未能针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范唱示范的同时,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演唱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
分组表演形式单一: 分组表演主要侧重于歌曲的简单演唱,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意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尝试加入一些新的表演形式,例如,让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让学生利用道具进行表演,增强表演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
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对这首歌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缺乏兴趣,学习态度比较被动。
-
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节奏的把握上存在困难。
-
演唱水平: 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但是,在演唱中表现欢快情绪方面,部分学生显得比较拘谨。
-
表演能力: 大部分学生缺乏表演经验,表演能力比较薄弱。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
对于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学生, 可以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
对于学习态度比较被动的学生,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方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
对于在节奏把握上存在困难的学生, 可以加强节奏训练,帮助他们掌握歌曲的节奏特点。
-
对于在演唱中表现欢快情绪方面显得比较拘谨的学生, 可以引导他们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意境,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
对于缺乏表演经验的学生, 可以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四、教学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在教学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我主要利用了以下几种教学资源:
-
歌曲音频: 用于让学生聆听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歌曲视频: 用于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
PPT课件: 用于展示歌曲的歌词、乐谱、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
打击乐器: 用于进行节奏模仿,增强节奏模仿的趣味性。
总体来说,这些教学资源是有效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歌曲。但是,在利用教学资源方面,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
教学资源的选择不够丰富: 在选择教学资源时,主要侧重于歌曲的音频和视频,缺乏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例如,可以加入一些壮族服饰的图片、壮族乐器的介绍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壮族文化。
-
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够深入: 在利用教学资源时,主要侧重于资源的展示,缺乏对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未能充分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例如,在播放歌曲视频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人物表情、动作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
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在教学《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
深入挖掘歌曲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要更加深入地挖掘歌曲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民族文化特点等,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
丰富节奏模仿的形式: 在节奏模仿环节,要丰富节奏模仿的形式,例如,利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模仿,或者让学生创编一些简单的节奏动作,增强节奏模仿的趣味性。
-
加强对歌曲整体的感受: 在分句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歌曲整体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将歌曲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
进行有针对性的范唱示范: 在范唱示范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演唱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
创新分组表演的形式: 在分组表演环节,要创新分组表演的形式,例如,让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让学生利用道具进行表演,增强表演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
丰富教学资源的选择: 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要选择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加入一些壮族服饰的图片、壮族乐器的介绍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壮族文化。
-
深入利用教学资源: 在利用教学资源时,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分析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
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和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同时,也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将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的音乐爱好者。
本文由用户:于老师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39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