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学反思

《刷子李》教学反思

《刷子李》是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篇颇具特色的课文,讲述了“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艺,语言简洁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执教这篇课文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反思,既肯定了教学中的亮点,也发现了需要改进之处,力求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一、教学亮点回顾与反思:

  1.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在导入环节,我并未直接进入课文讲解,而是通过一段展示现代建筑粉刷工艺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粉刷这一工作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在没有先进设备的时代,粉刷匠们是如何完成工作的?他们又具备怎样的技艺?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探究“刷子李”高超技艺的兴趣。

反思:这样的导入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直接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但视频素材的选择需要更加精准,要选取能够体现出粉刷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的素材,同时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1.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例如“只见他提起饱蘸石灰水的刷子,上上下下,左右横抹,刷过的墙面,真好象是水刷过的一般,没有一点疙瘩,没有一点刷痕,连刷子响的声音也没有。”、“他屏住气,凝神静气,仿佛全身的力气都集中在手腕子上。”、“青衣小褂,脚穿白袜,站在院中,神气十足。”等,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刷子李”技艺的精湛、专注以及自信。

反思:虽然抓关键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但在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句时,可以更加深入,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水刷过的一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屏住气,凝神静气”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状态?“神气十足”又体现了“刷子李”怎样的心理活动? 通过更深层次的挖掘,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人物形象。

  1. 角色扮演,感悟人物内心: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刷子李”的性格特点,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刷子李”、“曹小三”和“其他看热闹的人”,通过表演课文中描写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扮演“刷子李”的学生需要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表现出他专注、自信和对自身技艺的自豪;扮演“曹小三”的学生需要表现出他由怀疑到佩服的心理变化。

反思: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但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明确角色扮演的目标,即通过表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特点。其次,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例如,可以提供一些表演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最后,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演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发挥创造力。

  1. 对比阅读,突出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将“刷子李”与生活中一些技艺平庸的工匠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粉刷匠,他们的技术水平如何?与“刷子李”相比,有哪些差距? 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刷子李”的与众不同,从而更加敬佩他的技艺。

反思:对比阅读是一种有效的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但在进行对比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既要选择与“刷子李”同类型的工匠,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平庸工匠,这样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好地突出“刷子李”的技艺。

二、教学不足与改进措施:

  1. 对“绝活”理解不够深入:

在讲解“绝活”一词时,我主要从字面意思进行解释,即“独特的技能”,但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事实上,“绝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工作的极致追求,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改进措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绝活”一词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关于工匠精神的故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绝活”的意义。例如,可以讲述瑞士钟表匠几十年如一日地打磨钟表零件的故事,或者讲述日本寿司师傅几十年如一日地练习制作寿司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可贵。

  1. 对“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分析不够细致:

课文中,“曹小三”的心理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线索,他从最初的怀疑到最终的佩服,反映了“刷子李”技艺的精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分析不够细致,没有充分引导学生体会他内心复杂的感受。

改进措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曹小三”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描写“曹小三”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例如,“曹小三站在墙底下,瞪着眼珠,半天没做声。”、“半信不信,凑近墙根,拿手指头那么一摸,果然不错,平平展展,干干净净,一点也没沾上石灰。”等,引导学生体会他内心由怀疑到佩服的心理变化。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曹小三”当时的内心活动,例如,他可能会想:“这真是太神奇了!刷子李的技术也太厉害了吧!”

  1. 拓展阅读不足,视野不够开阔: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讲解,没有进行充分的拓展阅读,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事实上,可以拓展阅读一些关于其他行业“绝活”的文章,或者观看一些关于工匠精神的纪录片,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绝活”的魅力。

改进措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拓展阅读,可以推荐一些关于其他行业“绝活”的文章,例如,可以推荐一些关于京剧脸谱绘制的文章,或者一些关于剪纸艺术的文章,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绝活”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推荐一些关于工匠精神的纪录片,例如,《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价值。

  1. 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刷子李》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关于“绝活”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可贵,培养学生对职业的尊重,对技艺的敬畏。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没有充分挖掘课文蕴含的深刻意义。

改进措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刷子李”的成功,除了技艺高超之外,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刷子李”的工匠精神? 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对职业的尊重,对技艺的敬畏。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刷子李》的教学反思,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力求将语文课堂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会更加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更加深入分析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特点;更加重视拓展阅读,开阔学生视野;更加注重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刷子李》教学反思

本文由用户:于老师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38910.html

(0)

相关推荐

  •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除法的初步认识一直是我非常重视的教学内容。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是学生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后续学习分数、小数等内容的基础…

    2025-02-08
    00
  • 《江上渔者》教学反思

    《江上渔者》教学反思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上渔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它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渔者生活的艰辛,并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在多次教授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教学方…

    2025-02-23
    01
  •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学生首次系统接触几何概念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角的组成,能够辨认角、直角、…

    2025-02-15
    01
  • 古典概型教学反思

    古典概型教学反思 古典概型是高中概率论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是后续学习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等内容的基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古典概型时常常遇到一些困难,例…

    2025-03-15
    00
  • 单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单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单式条形统计图作为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重要内容,其地位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初步学习数据分析、培养统计意识的基础,更是后续学习更复杂统计图表,乃至运用数…

    2025-03-15
    00
  • 《石钟山记》教学反思

    《石钟山记》教学反思 《石钟山记》是苏轼一篇著名的游记散文,以其严谨的考据精神、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历来被视为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经典篇目。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探索,力求…

    2025-02-20
    01
  • 大河之舞教学反思

    “大河之舞”教学反思 “大河之舞”作为一种极具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爱尔兰踢踏舞剧,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受众。其快速的节奏、整齐划一的舞步、刚柔并济的风格,以及背后蕴含的爱尔兰文化…

    2025-03-28
    00
  • 《口耳目》教学反思

    《口耳目》教学反思 《口耳目》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二课,也是孩子们正式接触象形文字的开端。这三个字结构简单,形象生动,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是识字教学的极佳素材。然而,简…

    2025-02-15
    0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