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语文推荐一部动画片教学反思:《哪吒之魔童降世》
作为一名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将有趣的课外资源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我选择将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引入二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文将围绕这部动画片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从选片理由、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效果评估以及反思改进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选片理由:为何是《哪吒之魔童降世》
选择《哪吒》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以下几点充分考虑:
-
文化底蕴与教材衔接: 《哪吒》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与语文课本中涉及的神话故事(如《神笔马良》、《后羿射日》等)在文化背景上具有天然的联系。通过观看和讨论《哪吒》,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形成知识体系的关联。二年级正是培养孩子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哪吒》的本土化叙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
主题立意积极向上: 影片的核心主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讲述了哪吒不甘命运摆布,勇敢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激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同时,影片也探讨了“成见”和“友谊”等深刻的社会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他人,如何建立真挚的友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
语言表达生动有趣: 《哪吒》的语言风格既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幽默的元素。例如,哪吒的口头禅“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以及申公豹的口吃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生动的语言表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视听效果震撼: 《哪吒》的制作精良,画面绚丽,特效震撼,能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视听体验。这种视听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影片中的音乐也十分出色,能够烘托气氛,增强情感表达。
-
引发共鸣,易于理解: 虽然哪吒的故事充满奇幻色彩,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冲突却是孩子们能够理解的。例如,哪吒渴望被理解和认可,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这些情感都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共鸣。
二、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与情感
在确定选用《哪吒》作为教学资源后,我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知识目标:
- 了解《哪吒》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 掌握影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 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一些基本知识。
- 理解影片的主题思想:“我命由我不由天”。
-
能力目标:
-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他人,如何建立真挚的友谊。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盲从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整合资源,创新形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哪吒》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不同的语文活动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 导入环节: “哪吒”知多少?
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哪吒”的认知程度,例如:“你听说过哪吒的故事吗?”,“你知道哪吒是谁吗?” 然后,播放《哪吒》的精彩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观看与思考: 抓住关键,提问引导
将影片分成几个片段,分段观看。在观看过程中,我会适时暂停,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观看哪吒初次登场的片段时,我会提问:“哪吒的形象和我们想象中的一样吗?”,“你觉得哪吒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在观看哪吒与敖丙成为朋友的片段时,我会提问:“你觉得哪吒和敖丙之间的友谊真诚吗?”,“他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影片的细节,深入思考影片的主题。
- 词语学习: 字词结合,语境理解
结合影片内容,学习影片中出现的生字词,例如:“魔丸”、“灵珠”、“结界”、“乾坤圈”等。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同时,鼓励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例如,通过解释“乾坤圈”在影片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
- 角色扮演: 体验情感,深化理解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角色的情感,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例如,学生可以扮演哪吒,表达他对父母的爱,以及他对命运的不屈服。学生也可以扮演敖丙,表达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他对正义的追求。
- 讨论与分享: 交流观点,拓展思维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对影片的看法。例如,可以讨论“哪吒的命运是否可以改变?”,“你认为哪吒是一个英雄吗?”,“你从哪吒身上学到了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拓展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 写作练习: 记录感受,提升能力
布置写作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观后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影片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可以写自己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互动引导,激发参与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除了播放影片片段,我还使用了图片、音乐、PPT等多种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哪吒的神话故事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哪吒的形象演变。
-
注重互动交流: 我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环节,我引导学生互相倾听,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讲解和提问,我还采用了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
关注个体差异: 我注意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存在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我鼓励他们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
五、效果评估:多维度评价,全面反馈
为了全面了解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
-
课堂观察: 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
作业评价: 通过评价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
口头表达: 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小组合作: 通过观察小组合作,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学生自评: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我发现学生对《哪吒》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影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并能正确运用影片中出现的生字词。学生对影片的主题思想“我命由我不由天”也有一定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写作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六、反思与改进:持续优化,提升质量
虽然《哪吒》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 时间分配不均衡: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均衡,导致有些环节的内容未能充分展开。例如,在讨论环节,由于时间限制,学生的讨论深度不够。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内容都能够充分展开。我会提前做好时间规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教学内容深度不够: 虽然学生对影片的主题思想“我命由我不由天”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这个主题的深度挖掘还不够。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命运?我们如何才能改变命运?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可以引入一些哲学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命运的概念。
- 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不够: 虽然我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存在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还不够。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给予的帮助还不够及时和有效。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我会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我会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帮助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 缺少与家长的沟通: 在《哪吒》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关注的是课堂教学,忽略了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我会定期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并听取家长的建议。
- 评价方式单一: 虽然我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但这些评价方式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还不够。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采用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例如,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总而言之,将《哪吒之魔童降世》引入二年级语文教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通过观看影片、学习词语、角色扮演、讨论分享等多种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能力得到了提升,情感态度也得到了积极的影响。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动画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未来,我将继续探索更多优秀的动画片资源,并将其有效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本文由用户:于老师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38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