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党建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监督,确保基层治理工作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以下是党建赋能“共同缔造”机制,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报告范文,欢迎有需要的朋友来此阅读和参考。
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报告1
近日,宜都市委宣传部持续推出“宜学都讲”第10期,姚家店镇“理响姚店”宣讲团宣讲员王一冰同志带领我们见证了油榨坪村发生的历史巨变。为何油榨坪村能由远近闻名的“三类村”蝶变成宜昌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揭秘这背后的高质量发展故事,要从油榨坪村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谈起: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践行“五共”理念,依靠群众携手共建富美乡村,在全市率先蹚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共同缔造”是时代之需、民心所向,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依托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这个“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汇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以高水平“共同缔造”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源源动力。
坚持党建引领,谱好共同缔造“前奏曲”。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桥头堡”和“领头雁”,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激发党员内生动力,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成为群众自治组织的骨干力量,让“红色堡垒”成为“共同缔造”的坚强后盾。譬如,油榨坪村以“党建引领、湾组治理”为思路,构建“镇***+村党组织+湾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推动党的力量、资源下沉到基层,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让党建成为强村富民、引领发展的“强力引擎”。
坚持发动群众,唱响共同缔造“同心曲”。一是决策共谋汇民智。组织开展村民议事会、围炉夜谈等活动,充分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把“你和我”变成“我们”,围绕村集体发展重大事项,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关注的难事、想办的实事入手,收集群众“金点子”,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二是发展共建聚民力。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力量源泉,以答好人民群众诉求为出发点,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共建,发挥好人民群众的合力。譬如,油榨坪村组织村民成立施工队,通过政府支持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乡贤捐助一点,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用地群众让、用料就地取、用工自己上”的“三用”模式,积极助力湾组改造、道路建设。三是建设共管赋民权。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志愿服务队、乡贤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共管村级事务。同时,建设家庭文明诚信档案,主动邀请群众参与监督管理,依靠积分制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坚持成果惠民,奏响共同缔造“发展曲”。共同缔造终极目标,是让群众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的过程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方面,做强产业支撑,让农民和集体经济深度利益联结,激活共同缔造内生动能。譬如,油榨坪村以“腾笼换鸟、筑巢引凤”为思路,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文旅观光融合节点,合力发展“美丽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另一方面,建设魅力乡村,擦亮人居环境“新底色”,打造美丽乡村“高颜值”。在垃圾分类、公厕改革、污水处理等方面加大投入,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广大群众共享美好生活。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在基层治理的火热实践中,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推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发动人民群众共同缔造幸福生活,谱写新时代基层治理新篇章。
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报告2
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是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逐级规范联席会议、活动轮值、议事决策等运行制度,以党建全方位引领社区和驻区单位,打破各单位各自为政的壁垒,强化多元主体的共建共治意识。完善“小区(小组)党支部—楼栋(湾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动力主轴,将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延伸到基层治理“基本单元”,努力做好党建覆盖、党群联络。
二是优化基层治理单元体系。依托街道行政区域界线和社区管理线勘定成果,对现有社区网格进行优化调整,推动社区网格与社区界线基本一致,有效避免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出现“盲区”。探索片区发展、湾组自治、楼栋微治理等发展模式,并强化治理单元的组织、力量、阵地支持,构建灵活性复合型单元体系。
三是完善社区服务供给机制。完善资源整合机制,全面落实社区协商制度,积极协调、统筹用好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团体资源,开展社区服务。完善即时响应机制,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覆盖,促进“线上+线下”双重办事服务渠道有机衔接。
四是培育整合社区治理力量。深化“五社联动”机制,鼓励社区通过购买服务、公益创投、建立社区基金、积分激励等方式,盘活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引导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活动。
五是创新发展群众参与机制。引导社区将贯彻落实居民公约与社区治理有效结合,围绕具体治理事务灵活性制定“微公约”,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活动提供行为规范。广泛吸纳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驻社区单位、社区志愿者等参与协商,积极推广“月月谈”、班长议事会等多样化的社区协商载体和协商形式。
六是纵深推进一线协商工作。构建多维立体一线协商平台体系,要坚持不懈筑实街道级政协委员协商议事之家,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扩容社区、界别、企事业、行业、“两新”组织政协委员工作站,努力推进政协一线协商平台下延到最基层。
七是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推进社区信息化治理,推动融合处理后的数据与社区共享,与城市大脑相连,推动实现数据系统互联互通,赋能社区信息化治理。
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报告3
做实小支点 撬动大治理
党建引领赋能共同缔造提质增效
去年以来,麻城作为全省14个共同缔造试点县市之一,聚焦基层治理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聚力“一塆一区”治理单元、“一纵一横”治理体系、“一网一站”治理机制、“一统一共”治理保障,大胆推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小支点撬动了大治理,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用“小单元”激发“大效能”,夯实网格化治理基础
聚焦农村塆组和城市小区“一塆一区”两个重点,将435个农业村(社区)细分为5317个塆组治理小单元,将209个城市小区进一步优化调整为255个小网格,通过抓实党建工作基础,把党组织的领导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激发最大治理效能。
一是织密组织链条。在农村和城市分别建立“乡镇***—片区联合***—行政村党组织—塆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和“街道党工委—社区***—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推动党的领导和工作延伸到最末端。
二是建强骨干队伍。去年以来,我们调整43名城市小区党组织书记,选拔了一批有热情、有能力、有群众基础的退出领导岗位老同志充实到小区(塆组)党组织队伍中来。通过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增强,带动农村建强塆组长、党员、五会一队骨干、中心户和志愿者治理队伍,小区建强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城管队员、楼栋长和志愿者治理队伍,形成推进共同缔造的强大合力。
三是优化包联服务。推动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社区,推行党员一联十户机制,完善“双联双找”“三亮十办”等服务群众载体,探索“线上码上办+线下党员办”的“双办”服务模式,推动党员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全市5000余个塆组(小区)党支部(党小组)2.8万名党员联系帮扶17.3万户群众,携手开展共同缔造活动。
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
坚持以群众痛点、难点为深化基层治理的发力点,聚焦“小切口”,发挥基层党组织主体作用,推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有效解决群众“大问题”。
一是创新“一呼即应”,在群众最急上用快招。借助数字乡村建设机遇,在塆组搭建集民情信息收集、应急管理处置、群众诉求办理等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组建塆长群骨干队伍,推动塆长与平台有效衔接,为群众设置手机“1号呼叫快捷键”或配发“1号呼叫终端”,实现群众一键呼叫、平台即时响应、塆长迅速就到。黄土岗镇张家墩村实行一键呼叫机制以来,帮助特殊群体解决购药难、出行难等实际问题97个,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是创新“一站通办”,在群众最难上动真招。结合供销社改革机遇,积极推动资源整合,依托村集体闲置空房、“红星之家”等阵地平台,建立集政务、村务、商务、医务、法务、服务等“多务合一”综合服务社,不断完善综合超市、农资购销、帮办代办、寄递物流等10大功能,充分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如今的龟山镇西埠冲村综合服务社,每天十分热闹,俨然成为群众咵天说事、快捷办事、民主议事,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共享乐园。
三是创新“一圈服务”,在群众最盼上创实招。深入推进城乡和美社区创建,搭建城区1个核心、5大体系、9大场景和农村1个核心、5大体系、6大场景体系架构,扎实推进“五个一”“五小园”“五小服务”“七心服务”等基础设施和功能补短板行动,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神光花园社区着力推动“七彩神光·和美社区”建设,组建7支服务队伍、开展7大服务活动、构建7大功能场景,实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用“小整合”构建“大格局”,强化多元化治理保障
坚持全市一盘棋,推动资源统筹、力量整合、服务沉底,让基层有权办事、有钱办事、有人办事,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一是统筹资源力量。选派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城市社区挂职;推动综合执法进小区(塆组),形成“群众发现—村社报告—街镇派单—部门执法”的工作闭环;开展“五师九员”(即规划师、农技师、律师、医师、教师和护理员、辅导员、代办员、家政员、炊事员、快递员、修理员、理发员、电商员)进塆组;将100多项政务事项和本地水、电、气等25项民生事项纳入“掌上办”范围,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办好实事。
二是筑牢群众基础。常态化推行塆组群众会制度,总结推广现场体验、典型引路等“发动群众八法”,推动村(社区)全覆盖组建“五会一队”自治组织,让每一名群众都加入组织,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麻城推广的“点子群众出、方案集体定、材料就地取、用工本地找”的群众参与模式写进了省级文件。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比例达到91.26%,为深化共同缔造提供了坚强后盾。积极整合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城乡建设等项目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不断激发基层组织和群众积极性,每年全市整合项目奖补资金6000万元以上。
麻城试点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创新了一批制度成果。探索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共同缔造“1+7+8+N”政策体系,出台了实施意见,提出了七大创新体制机制、八大提升工程;组织撰写了共同缔造专题调研报告,为省委和黄冈市委决策提供了参考。二是打造了一批特色亮点。阎家河镇石桥垸村、古城村,黄土岗镇张家墩村,三河口镇黄土咀村等33个省、黄冈试点村(社区)成效不断巩固提升。三是推出了一批成功经验。央视2次报道麻城疫情防控“千医进村、万人联户”行动,2次聚焦共同缔造试点村黄土岗镇堰头垸村;龟山“一网共治”智慧平台、“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石桥垸村五老和谐会等一批基层治理品牌在省级主流媒体推广,麻城经验在省委“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进会、共同缔造推进会和住建部培训会交流。
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报告4
8月29日,鄂州市民政局驻楠竹村第一书记严斌开为全村党员上了一堂“共同缔造与基层治理”专题党课,引导全村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共同缔造”活动的理论依据、深刻内涵、精神要义和路径方法,深入推进共同缔造工作。
共同缔造核心在共同,关键在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塑造群众精神,根本在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幸福。共同缔造涵盖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等五个环节,各个环节彼此衔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闭环系统。“五共”是推进共同缔造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主要内容一、决策共谋:让群众说出来;二、发展共建:让群众动起来;三、建设共管:让群众管起来;四、效果共评:让群众说了算;五、成果共享:让群众得实惠。
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推进共同缔造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行动自觉推动共同缔造活动在我村全面铺开、取得实效。
要准确把握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内涵要义、方法路径和工作要求,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五共”工作方法贯穿活动始终。结合楠竹村级议事协商机制和湾组微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以发动群众决策共谋为出发点,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积极引导群众献计献策,投工投劳、出资出力,做到“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
强化党建引领,切实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共同缔造活动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工作到位。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党员、人民群众等各方力量,有效整合行政资源、市场资源、民间资源等各类资源,着力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形成多方联动、合力推进的生动局面。
共同缔造具有理念上的统一性,但同时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仅能够将***和省委关于共同缔造活动的重大部署推进好、落实好,而且能够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共同缔造新形态,为我国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报告5
优化社区治理的保障机制。一是社区减负增能。对当前社区近百项工作事务,做好分级分类。从量、质方面充实社区工作队伍,提高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拓宽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发展通道;二是加强资金保障。三是探索社区数字平台。以“互联网+数字”推动社区治理综合平台建设,推动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加强多部门管理协作,健全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
优化社会力量的参与机制。一是要更加充分地发挥社区作用。在社区“向上对口”“向下对应”之外,依托社区节点,发挥“向外对接”作用,对社区内各类主体进行动员、协调和整合,打造基层治理的前沿第一线;二是推动基层组织有序发展;三是引导小区物业公司参与治理。
优化志愿服务的助力机制。一是鼓励志愿者参与治理。二是挖掘社会精英的治理能量,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效应,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治理。三是吸引“两代表一委员”参与治理,释放其巨大的社会活动能量,助推社区治理创新。
充分发挥社区前沿阵地作用。一是强化事前预防控制。培育社区应急文化,树立危机意识;通过网络向社区各主体发布应急知识,鼓励社区成员建言献策。二是赋予社区充分的先期处置权,能调动相关的人力和财力资源。三是加强社区和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协调联动,统一调度指挥。
提升应急预案质量和实效。一是提升社区应急监测预警能力。建立社区风险管理和突发事件信息库,不定期开展社区风险隐患排查;完善“社区应急服务站—网格—楼栋”三级危险源信息采集上报网络。二是提升社区信息处理能力。深化网格化治理,健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现社区运行“一网统管”、社区服务“一网通办”,优化武汉“微邻里”应急管理功能;建立社区应急管理基础信息库。
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一是完善应急培训组织体系。二是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计划。三是建立多元保障机制。
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将社区工作者、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多元主体纳入应急处置队伍,形成常态化管理。将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纳入社区“区域***”统一管理,建立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双向服务”。
立足联动,优化机制促合力。建立“三张清单”工作机制。社区走访调研了解居民诉求,形成需求清单;围绕居民诉求,链接相应的社会组织,形成资源清单;谋划设计,形成服务项目清单,以公益创投、社会组织助力计划等渠道,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资助等方式,把服务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建立“双重评价”机制。社区负责对社会组织和社工在服务项目实施中进行过程性监督,确保服务质量。由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对服务项目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实施结果性监督,确保居民群众的满意度。
立足多元,各方参与添动力。社区居委会着眼居民需求,设计好“微治理”服务项目,通过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积分激励等方式,盘活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广泛参与,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立足人才,专业培训提能力。建立市、区和街三级社会工作人才库、专家库、项目库,进行分类管理和动态跟进。持续实施本土人才培育工程,借助社会工作项目引进更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协助社区“两委”开展社区服务。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鼓励参加职业水平考试。
统筹治理要素,夯实“智理”底座。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将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总结样板工程经验成果,制定统一标准,绘制社区“智理”转型指导路线图。探索与国内一流数字经济、物联网平台对接,为智慧应用场景拓展打好基础。加快构建自上而下的“市域一体、一网统管”社会基层“智理”体系,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全市数据采集与开放共享交换机制。依托城市大脑整合分散数据资源,建立市级基层治理主题数据库,采取“可用不可见”等方式保障使用安全。
推进智能互动,丰富“智理”场景。拓展核心应用平台。基于武汉市智慧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嵌入民生领域高频应用,实现就业、健康、养老、生活等服务直接办理。综合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聚合社区周边生活服务资源,建设便民生活服务圈。推广线上居委“云”。鼓励居民上“云”议事,引导居民主动治理、自我服务,逐步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加快数字孪生社区建设。
打造共建格局,激发“智理”活力。建设“移动网格员”,开放社区信息化接口,让流动人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非长住群体也能享受社区居民的服务体验和使用便利,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之中。
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报告6
近年来,武汉市硚口区倡导发扬“闯码头、趟筏子、挑扁担”三种精神,努力探索党建引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着眼解决基层治理任务落地难、治理力量不足、服务民生精细度不够等难题,构建起“党建引领、组织聚力、精准服务、赋能发展、融合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帜”到“治”再到“智”,不断把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硚口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帜”:顶层设计推动基层组织同向发力
“我们与硚口党员干部要同题作答,探索如何以党建谋划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城市更新。”硚口区委书记周耕在全区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上指出。
硚口找准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以基层党建主题年为载体,分阶段探索基层党建固本强基年、提质增效年、守正创新年,推动“质量党建、活力党建、品牌党建”落实落细,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党旗飘扬”、基层治理“提质增效”、骨干队伍“头雁领航”、战线系统“互融互促”、两新的党建“聚力赋能”、党建品牌“创新拓展”六大行动,努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硚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顶层设计紧锣密鼓,推动落实如何不“掉链子”?硚口区做优三项机制,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建立包保联动机制,区、街、社区、小区、党员中心户逐级联系到底,自下而上收集社情民意712项;建立揭榜领题机制,聚焦基层治理中堵点难点痛点,采取“主动认领、点题交办”的方式,深化“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创建;建立拉练赛马机制,建立“周通报、月拉练、年考评”机制,发布“基层党建工作一周动态”,举办“党建训练营”,开展“十大党建特色品牌”“十大党建创新案例”评选,以高频调度推动落实。
“治”:多元共建引导各类群体协同用力
“全区11个街道大工委、126个社区大***、332个小区(片区)党支部,要共同搭台唱戏,凝聚区域治理合力,让城市基层党建的大舞台好戏连台。”硚口区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赫敏表示。
解锁“全域党建”密码,要保持全过程“合力”。在擦亮基层党建品牌的过程中,围绕“红色汉江湾”主题,开展“湾”有引力系列活动,完善党建引领群团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1+4”机制,以党建“一子落”引领各类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满盘活”,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吸纳成员单位626家。
深耕“小社区”做好“大文章”,秉持“小区解决一批、社区协调一批、街道统筹一批、部门认领一批”的思路,逐步实现基层治理高频问题最优解。
“新就业群体流动快,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不能只靠老经验老办法,如何做好‘聚’的工作,推动他们成为共同缔造的主导者、建设者、受益者?”这曾是摆在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李应君面前的一道难题。
“工作中有什么难处?”“最想得到的帮助是什么?”一份面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调查问卷传播开来。通过线上收集、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小哥们呼声最高的问题和需求逐一呈现。
需求找到了,解决“聚”这一难题的“钥匙”就找到了。硚口区紧贴三大产业创新开展产业集聚区党建,9个区级行业系统综合***牵头抓总,推动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超90%;打造“江城红领驿站”“汉江湾驿站”,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聘请新就业群体担任街坊主播、小巷顾问、兼职管家、网格助理、一线监理,在幸福食堂开设“小哥窗口”,小哥们为辖区老人义务送餐一次即可享受平价餐,实现融入治理与暖“新”服务双向奔赴。
“智”:为民服务凝聚基层群众齐心协力
活动广场的小学生广播“5点半话筒”,播报着社区里文明晾晒的楼栋单元;“大树下的议事会”,居民们围坐一团,你一句我一句地在为小区建设出谋划策……通过扎实开展“四创合一”试点工作,硚口区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形成“红色朋友圈”奏响“大合唱”。
硚口区推进“完整社区、幸福社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四创合一,选树打造22个市、区样板示范点,以党建引领形成“四治联动”,以点上发力推动面上开花。
深化居民区治理365工作体系,推行网格服务“一长六员”制,1292名楼栋党小组长、2026家党员中心户是活跃在基层的“红色细胞”,开展邻里关照,带动群众自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监督维护居民公约,有效激活了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
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原则,硚口打造街道、社区、小区、集聚区党群服务矩阵,全区阵地总量超440个、面积超30万方;建设“十分钟党群服务圈”,搭建幸福食堂、积分超市、时间银行等载体,将居家养老、托育扶幼等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大力推行社区基金建设,投入232.6万元用于五社联动,推动一老一小、社区公益、邻里关照等问题解决在基层;硚口区汉水桥街道营北社区等一批老旧社区“蝶变”幸福家园,让居民告别了“爬楼时代”,投资34.9亿元、惠及居民53万人,真正把资源聚起来、把事情拢起来、把人心凝起来。
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报告7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吕梁市兴县把加强党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解决“基层党组织作用弱化、治理体系不健全、治理能力不适应、治理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全口径对标省市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制定了15个方面40项重点任务,提出了7个方面85条落实举措,细化了乡镇、村(社区)不同层级、领域考核指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盯全县中心工作任务,把党建工作融入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人才引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着力推动各级各部门形成整体合力,稳步有序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选”“用”结合
队伍建设再强化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关键在乡、村两级干部。
为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兴县县委组织部派出5个工作组对去年换届以来的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了分析研判,为“五方面人员”未达到2人以上的5个乡镇进行了选拔配备;印发了关于清理借调、轮岗交流的管理办法,清理了县直单位借调乡镇的29名干部,交流了在关键岗位任职满10年的干部;15个乡镇的综合行政执法队已全部组建完成并已开展工作;在前期公开招聘155名大学生到村(社区)工作的基础上,第二批96名大学生正在招聘中;承担的试点任务——探索乡镇***主导发展党员工作,已经制定实施办法并开始实施。上半年试行以来,已纳入青年人才库管理的有215人,其中重点考察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43人;农村发展青年人才58名,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有38名,占比65%。
为持续强保障、优服务,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兴县加大了财政资金向基层投入力度,足额配套了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办公经费和培训经费,以及其他涉及专项行动重点工作任务的专项资金;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对20xx年已实施的扶持项目进行了审计;设立了2000万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资金,拿出1000万元用于支持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探索建立发展集体经济实绩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激励办法;着力强化网格员待遇保障,对网格员、网格助理员进行补贴,并结合日常工作表现,在各类评先评优评模中优先考虑网格联络员。
“强”“全”联动
基层基础再夯实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为了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兴县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下发了《在疫情防控攻坚战中检验和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十二项措施》,并依托现有的661个一级网格、2472个二级网格、1314个三级网格,通过开展“十户联网”精细化基层微网格治理,把基层党建和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建成以网格管理为基础、以科技信息为支撑、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以联动机制为保障、以高效便民为目标的全要素网格治理体系,切实增强网格服务的精准性、快捷性、实效性,推动形成“微党建+微网格+微服务”的基层治理模式。
同时,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区)、网格、党员到群众的“五级微信矩阵”,对不使用智能手机的670余户城乡居民落实到60余名党员具体包联;将“五级微信矩阵”嵌入“十户联网”管理模式,使网格管理的执行力大大增强;成立了27个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建立了16个临时党支部,已划拨首批疫情防控专项党费21.5万余元,计划划拨第二批专项党费22.8万余元支持开展工作;选派了1969名志愿者到疫情防控一线进行定点消毒、人员转运、代购服务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并注重挑选专业对口的第一批次54名志愿者于10月8日上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兴县分院参加了核酸检测实操培训,充实核酸检测“疫”线力量。
为优化基层干部生活环境,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文化氛围,兴县以“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活动室”的“五小”设施和干部周转房建设为切入口,组织开展了基层阵地大普查,制订了扩面提质攻坚行动计划,今年投入500余万元,重点打造2个社区;今明两年投入1700万元,对51个村级阵地提档升级,个别不达标的将选址重建;从今年7月至20xx年12月,投入1.5亿余元,新建1.26万平方米乡镇办公用房,并对腾退的办公用房和原有周转房进行升级改造,解决乡镇基础设施危旧狭小、保障功能弱化等问题,增强干部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焕发基层干部奋斗新活力。
“督”“考”并举
工作机制再完善
“我们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下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形成创先争优,攻坚克难的浓厚氛围,构建起了同心协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努力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兴县县委组织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旭军如是说。
为了确保完成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兴县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印发了《基层组织规范化指导手册》,把党支部、村(居)委会工作规范、实操程序、会议模板等内容详细分解、化为流程,推动“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到实处。配齐配强了村级纪检监察力量,除25个村(社区)因支部委员100%交叉任职外,其他228个村(社区)都实现了“三员合一”。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建立了“工龄成就赋星、六大体系加星、三项措施降星、薪酬待遇依星”四位一体村干部考核体系,探索建立发展集体经济成效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激励长效机制。同时,还将移风易俗作为基层党建工作重要考核内容,指导村(社区)党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结合森林防火等工作,在清明节期间,全县有15个乡镇围绕“文明祭祀、移风易俗”举办清明捏面人活动10次,“移风易俗我承诺”签名15次,发放祭祀菊花10万余枝。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工作一线是考察识别干部素质能力、工作作风的主战场,更是发现识别、考察选拔干部的重要时机。兴县坚持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将干部在关键时刻展现的综合素质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标尺,考察识别干部是否勇于担当、善于作为,能否做到面对矛盾冲突迎难而上、面对风险挑战科学处置,能否在大战大考中从容指挥调度、驾驭局面。
兴县将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县委“三提三转”为引领,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激励、加强督导检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引领基层各类组织切实把开展专项行动与当前重点工作相结合,用专项行动的实际成效促进基层基础稳步提升。
各位小伙伴,党建赋能“共同缔造”机制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报告的意义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文由用户:qingfan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28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