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合集

《给教师的一封信》是一本让人感动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位学生对自己的教师表达感激之情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深思,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以下是关于《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合集的内容,可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合集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1

读了《给老师的一封信》这篇文章,我才深深体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

老师,为我们操碎了心,有些人不但不懂得怎样抚慰老师心灵创伤,反而记恨老师,这会让老师日渐消瘦,以泪洗面,积郁成疾。我们的心灵固然很重要,可你要知道,老师如母亲,你一次又一次伤她的心,她不会觉得她没照顾好自已的孩子,以致你记恨他。老师如园丁,把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辛辛苦苦培育成才。老师,是多么伟大,多么崇高啊!

老师,她们无时无刻不在默默为我们灌溉丰富的知识,默默祈祷我们长大能成才。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2

这篇文章是中国教育报于漪老师写给青年教师的忠告。这篇文章其实在我匆匆读第一遍的时候,只是感觉这个老师很厉害,年龄这么大还不忘教育事业,但是今天在我认真读的时候感受到这篇文章跟自己的灵魂有了交流,产生了共鸣。

于老师文章标题提到的教师就应该与国家血肉相连,我深有体会。我们青年教师不仅是祖国教育事业的未来也是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人才,深感责任重大。读这篇文章就像是于老师在身边跟我聊天一样,特别亲切。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此时正处于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到提升自己水平上来,于老师说“要志存高远,把自己的生命与使命结合起来”,祖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因此我认为我们青年教师要懂得反思,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反思自己的得失,总结自己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是否偏离了自己的初衷,最终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育人先育己”。

在学生管理工作上我记得在新教师培训的时候,校长曾说过老师对学生是否真心,学生是能感受到的。作为老师在学生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样才能与学生真正达到知心交心的关系。

特别有感触的一句话是“做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点亮生命的灯火,既是学生的也是自己的。”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教师就要志存高远,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紧密相连,做国家高质量的培养者和被培养者。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3

寒假里,我细细品读着朱永新教授的专著《给教师的信——阅读与人生》一书,“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教师的阅读高度也直接影响着他们教育的高度”、“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智慧和思想,就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中”、“读什么我们就会成为什么,和怎样的大师对话就能和怎样的大师走得更近”、“教师要成为阅读推广人”。书中这些话屡屡击中我的内心。朱教授是阅读推广的践行者,给教师的一封封书信从国家民族、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等不同角度道出了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折射出他大力推广全民阅读的使命与情怀。读专著后,我对朱教授的崇敬之情更深了。

反思现状,许多教师没有成为一名阅读爱好者,能成为阅读推广人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了。为什么现实中天天与书本打交道的一些老师不以阅读为乐呢?为什么书没有进入一些老师的生活,没有成为他们日常的精神需要呢?自己也想与更多的人成为阅读同行者,但是总觉得阅读推广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这些问题以前常常困扰着我,现在终于在朱教授的书信中找到了答案。

阅读需静候花开。书本第31页《共读中静候花开的日子》这一章节,朱教授给林明霞老师的回信中正好解答了上面的那些问题。现实中一些不爱读书的老师认为读与不读差别不大,读书的功夫不如自己多钻研教材、多做点题目来得实在,读书不会立竿见影地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学校布置读书任务是给教师增加负担。这些老师把阅读当成一件功利的事情,有点急于求成。朱教授认为“阅读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为心灵提供着最丰富最精纯的养分”。阅读是一辈子的事,如果我们真正相信阅读的力量,就要有足够的耐心,以阅读涵养心灵,静候花开的日子。书中也列举了李东琴博士关于阅读的对比研究成果。研究发现,那些坚持长期阅读、开展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业成绩是优于其他学校的,因为通过长期的阅读活动,学生的阅读修养在不断提升,尤其在词汇辨析、语言理解、逻辑分析、自我认知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教师首先应摆正心态。不能想一口吃成胖子,应以静待花开的心态去看待阅读,这样阅读也不会成为负担了。其次应言传身教。一名不读书的老师很难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示范者,引领者。你自己手不释卷,学生才会视书如命。你自己享受阅读,学生才能趣味盎然。当老师享受了阅读的兴趣,懂得什么是好书,才能把幸福读书的美好享受和愉悦传导给学生,才能为学生们推荐最优秀的图书,相信学生的阅读素养上去了,成绩的上升也能水到渠成,成为一种额外的奖赏。

阅读应切合需求。我们现行的阅读活动为什么难以激起老师参与的热情?因为阅读带有个性化的色彩,每个人有各自的阅读兴趣爱好,学校组织的一些读书活动往往难以满足每个老师的阅读需求。朱教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把命令式、任务性的自上而下的读书活动改为自下而上的方式,让老师们自主设计,调动起老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自己策划一些新颖有创意的读书活动,更能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活动效果会更好。学校给老师的阅读书目可以变成必读加自选。既有一些基本的必备的教育素养的书籍,也要多增加一些可读性强的书籍,如亲切感人的教育传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些案例故事、教学艺术与学科拓展的趣味书籍等。教师可结合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性地阅读,还可以结合电影来读书或者结合自己的教学问题进行主题性的阅读。例如去年上半年我对课堂师生互动这块不满意,特意到宜兴图书馆找了一些如何开展有创意的师生互动方面的专业书籍来看,因为是教学所需,读得特别认真,做了一些笔记,并尝试着把书中一些活动用到自己课堂上,边学边做,读书的兴趣更浓了。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更切合教师需求,能针对性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让老师主动去找书读,体会到阅读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阅读不可能成为老师的负担。也可以把读书改成听书和讲书的形式。如自己爱听樊登讲书,去年一年我在“樊登读书”APP里听了156本书,如单一看书的话自己难以达到这个量,而听书大大提升了读书效率。而且有的书自己看可能读不进去,但让读过该书的人把书中最有感悟的一些思想以讲书的形式讲出来,听者觉得更有趣也更易吸收。让老师自己来讲书也不失为一种阅读的新方式,让感动过自己的书再去感动更多的人。老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运用书中某种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把自己在实践中运用的体悟作为一个案例故事分享给同事,让更多好书进入我们的生活,打动我们的心灵。

阅读宜融入日常。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忙于学生事务,忙于教学工作,忙于批改作业,哪有时间来读书?教师确实比较辛苦,工作时间也长。但毕竟我们有假期,重要的、乐意做的事情总是有时间的。我非常认同书中学者罗益强的话,他说:“忙碌不是不读书的理由,没有从读书中得到乐趣才是一个人不喜欢阅读的理由”。读书的乐趣只有在读书中寻找,感受阅读的喜悦,让自己成为一名悦读者。自己心目中重要的喜欢的事情总能挤出时间来做。因此,阅读宜融入日常,把阅读当做水、手机一样作为自己的生活必需品,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来阅读。我的习惯是床头常备一本自己爱读的书,晚上抽出15到20分钟看一看,坚持下去,阅读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自然就不会没有时间了。

有一些老师抱怨周围没有阅读的氛围。构建阅读共同体确实很重要。老师们可以加入到书中提到的新教育种子计划、网络师范学院等读书交流平台,以书籍为纽带,通过共同的阅读生活,共同的读书活动,一起与文本对话,一起与大师交流,一起与同行切磋,一起去解决教学难题。有了阅读同行者,有了好的阅读氛围,读着读着,阅读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

阅读即人生,人生即阅读。阅读不仅服务于我们的专业发展,更成为我们安顿心灵幸福生活的方式。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保持阅读的热情,培养阅读的兴趣,享受阅读的愉悦,做一名悦读者,把阅读变成自己一生的修行,变成自己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也期盼更多的老师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言传身教,成为阅读的代言人、阅读的推广人,我们的学校形成健康可持续的良好阅读生态。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4

朱永新的这本《给教师的信——阅读与人生》,我读了很感动、很受启发,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被社会淘汰,就要不断通过阅读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不能只吃学生时代的老本。只有加强学习,使自己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本领,才能高屋建瓴,才能在工作中迅速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利用新的高效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使教学效果有一个大幅度提高。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5

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10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让我沉思,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言语伤害了孩子,自己却不知道。还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学生好。通过读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本书中的分析和策略,让我如获珍宝。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享受了卡罗琳博士教学中的智慧和方法,从而有助于自己在教学中更加完善自己的教育言行和技巧,发展自己,成熟起来。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它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也告知了我们对教育工作的态度——要用心去做。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6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100条写给教师的建议,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一片苦心,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我们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而我要说,教学后,写“教学感悟与反思”也教给我思考。因为在写“教学感悟与反思”时,在记录真实课堂的同时,还要对其作出认识和看法,这些都要进行思考,所以写“教学感悟与反思”更使我学会了思考,并发现了它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他说把这些收集起来,那是“无价之宝”。刚开始读到这条建议时,我想教师写日记当然好的,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有反思就有创新,就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但把它们称为“无价之宝”。

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要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生是人,好象这是一句废话,可是我们看看许多教师在工作中的作为,就知道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可不把儿童当成“具体”的人的教师大有人在,他们有的把学生当成可以随意灌输知识的容器,有的看作是应该具有完美的人格。于是,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就做出了种种有悖教育的言行来。“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

二、教师要做一个学生潜能的激发者,学生自尊的维护者,自信心的培养者。对待学生,有些教师往往在“恨铁不成钢的”这种说法的掩饰下,做些种种不人道的事情。要知道,是铁就不会变成钢,我们教师要做得,要让这铁使他物有所值,使他能够成为一块有用的铁。“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我们一些青年教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往往想从某一些专家学者或者优秀教师的身上学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有这种想法,以至于把有些特级教师的教案全盘照搬,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可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你们应当懂得: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在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

“在学校里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生动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

这些话,对于我们这些青年老师来说,值得好好去揣摩一番。看看我们周围,沿着别人的路走,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思想,东效西颦,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好的教书匠。而不能有更大的发展。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7

放寒假了,除了网上指导学生完成寒假冲冠外,有很多闲暇时间可以坐下来静静看一看书。在假期这一个多月里,我看的书主要是学校推荐的朱永新的专著《给教师的信——阅读与人生》。

朱永新是中国教育学会学术顾问,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几所高等学府的兼职教授,学问很大,尤其在教育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教育英才。他的《朱永新教育作品》等教育专著不但国内畅销发行,还被译成日文、英文、阿拉伯文等26种文字在全球发行,是当代教育的个人教育理论著作输往海外的第一人!

朱永新除了是一个著名的教育家之外,他还有另一个显豁的社会形象——全民阅读推广人,作为“两会”代表,他至近18年在“两会”上提交“设立全民阅读日”的提案,并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呼吁,应该借助节日的仪式感、隆重感,唤醒全社会的阅读意识,逐步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国家精神力量的凝集和提升。朱永新毕竟是搞教育的社会阅读中他尤其注重校园阅读,包括教师阅读、学生阅读、家长阅读。这本《给教师的信——阅读与人生》就是选取朱永新与全国各地众多教师的来往书信中的45封回信编撰的。这一封封信件犹如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汇集成了一条精美的项链,向我们展示了阅读的意义、方法、教师应该阅读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如何营造书香校园等这些校园阅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

我们从一系列朱永新给全国各地教师的回信中,我们可以看出,朱永新对阅读是极其重视的,他认为:书籍是比枪炮更有威力的武器,书籍和阅读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对一个人的生长意义重大,对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意义同样重大!所以他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并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比如他在《让高铁阅读成为中国的美丽风景》、《深化细化实化全民阅读》、《让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相辅相成》等这几封信件中就从建立国家阅读日、阅读的生理基础、让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相互辅助等全民阅读阅读理论基础、时间选择、工具利用、促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阐述。

至于校园阅读,朱永新在这些信件中阐述更多、更细致,比如对教师阅读,他倡导教师应是最好的领读者、教师应具有其特有的阅读结构、应让学科阅读彰显出学科魅力、优秀教师应让知识复活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以帮助记忆和理解;对学生阅读,他倡导学校应让阅读走进课堂、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让学生喜欢阅读、让学生在适宜的年龄阅读最合适的经典等;对校园阅读建设,他则从三封回信中分别详细阐述了如何营造小学书香校园、中学书香校园、大学书香校园,进而把书香校园推广到书香社会,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8

对于这本书我没有边读边写,只是一心一意的在读,认真的体会书里的每一句每一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年轻教师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年轻教师怎样较快地发展自己;年轻教师怎样上好一堂课;年轻教师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等。文章版式的设计与众不同,这也正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每篇文章的开始都会有一句与文章内容相符的名人名言,那就是这篇文章的灵魂。

第一篇文章里名言是这样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期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我们年轻,正是风华正茂彰显活力的时候。我们是园丁,用爱浇灌祖国的花朵。我们是年轻的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的责任不仅是千万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旺。这是我们的骄傲!

由题目所说文章中作者为青年教师提出了很多建议,这是我们现在寻觅或以后思考的答案。我想这些都是从经历无数次失败挫折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有这样的明灯启航,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会少走很多弯路。青年教师应掌握的基本功大家都脱口而出,相比之下练好基本功的大忌是鲜见的。其中包括:舍本求末、浅尝辄止、盲目骄傲。每一点都有事例说明,语言质朴但很有说服力。()文章的最后说道:“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其实还不知道如何备课讲课,应该在工作实践中通过无数次的失败去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平日里总是有各种埋怨,其实想想这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复的在同一地方跌倒,把失败的教训作为以后前进的财富,这也正是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

读书增长理论知识,提高个人修养。这本书中提到许多具体的方法、技巧,但这不是为那些习惯于依赖现成经验的懒汉而准备的。世界上根本没有“一抓就灵”的万灵药方。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理念,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创造成功的方法。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9

一、要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

学生是人,好象这是一句废话,可是我们看看许多教师在工作中的作为,就知道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可不把儿童当成“具体”的人的教师大有人在,他们有的把学生当成可以随意灌输知识的容器,有的看作是应该具有完美的人格。于是,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就做出了种种有悖教育的言行来。“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

二、教师要做一个学生潜能的激发者,学生自尊的维护者,自信心的培养者。

对待学生,有些教师往往在“恨铁不成钢的”这种说法的掩饰下,做些种种不人道的事情。要知道,是铁就不会变成钢,我们教师要做得,要让这铁使他物有所值,使他能够成为一块有用的铁。“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

我们一些青年教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往往想从某一些专家学者或者优秀教师的身上学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有这种想法,以至于把有些特级教师的教案全盘照搬,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可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你们应当懂得: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在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

“在学校里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生动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

这些话,对于我们这些青年老师来说,值得好好去揣摩一番。看看我们周围,沿着别人的路走,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思想,东效西颦,最终也只能成为一个好的教书匠。而不能有更大的发展。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10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太多的文章给了我太多的启示,我愿在工作之余慢慢品味这本书,细细品味教师这个职业。

《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11

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需要以下几点: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令所有人敬佩二,要感谢在各个岗位上做奉献的纳税人,无论是工人还是个体劳动者。既使他们起早贪黑,生活无着落,也在为我们提供着经济保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们的子女。第三,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因为教育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学生,而购买这个服务的是家长,家长是学校的上帝。而消费者才是推动产品不断更新和质量提高的最强大的动力。第四,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个人。

三、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习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上面这些都是有关于《给教师的一封信》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合集的优质内容,相信以上这些内容中一定有大家在书写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如果喜欢小编这期分享的内容,也请多关注本站。

本文由用户:qingfan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24200.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