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大全 读《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集锦

抗战家书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遭遇。这些家书中真实生动的文字,描绘了抗战期间人们的艰辛与坚韧,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难。以下是《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大全和读《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集锦,欢迎朋友们来此阅读参考哦。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大全 读《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集锦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1

你可曾想过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怎样得来的?你可曾想过今日的幸福是多少战士用鲜血浇灌而成?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翻开这篇文章——《重读抗战家书》。

在抗日战争中,多少抗战青年为了保家卫国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的走向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但当我们重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便也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那种对亲人浓浓的感情。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应是左权将军了。在壮烈殉国前几天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中,他挂念着女儿北北,为了家人不受影响,他可以放弃一切。他,只活到了37岁。平生的每张照片都是严肃的,唯有抱着女儿时,才会笑容满面。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他选择了义无反顾,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十一封信,不仅仅成了左太北永远的财富,也是抗战烈士的精神财富。

当然,抗战时期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他们这种爱国爱家的精神让我们也明白了很多,想想自己,真是惭愧不如。平时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却贪玩,不好好学习,甚至对家人乱发脾气。相比那些抗日英雄们,我们真是有太多太多的幸福了,我们可以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有许许多多爱自己的人陪伴,我们更应懂得珍惜这幸福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立自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去拼搏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明白了很多,了解了很多,我会学习抗战烈士那种精神,更好的面向未来!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2

它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只有140多页;它又是一本厚重的大书,因为它是用革命英烈的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细读了《重读抗战家书》,感受了革命年代先烈们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浓厚家国情怀,对什么是共产党员、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家书展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党性光辉,让我感动,更给我很多激励和启迪

  这些诞生在抗日烽火岁月里的珍贵家书,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展现了抗战英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坚守,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的真实写照。笔者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重读抗战家书,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把坚定理想信念融入到投身改革促进发展的伟大实践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抗战家书是中国革命历史的教科书。敬读这些抗战家书,会体会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同时,更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在面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抗战方针,将民主革命与民族战争融为一体,将人民利益与民族利益融为一体,将“唤起工农千百万”与动员全体中华儿女融为一体,将人民战争与抗日战争融为一体,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让人民看到了希望。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张自忠的“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高捷成的“誓不求中华民族之解放,当不为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一人”的英雄气概。敬读抗战家书,眼前犹如展开一幅共产党人为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长卷,他们用生命的代价对拯救民族危亡,展现了坚强的党性,让人激情澎湃,我们要把抗战家书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教科书,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获取前进动力,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爱国主义传统,铭记历史,传承英烈们的报国志向。

  敬读抗战家书,传承红色基因。革命历史,是一种传承共产党人优秀红色基因的正能量,它能够帮助共产党人明晰自己的历史方位,清醒客观地看待自己,获取深邃的历史智慧,获得为人民事业而奋斗的无穷力量。抗战家书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先烈坚强的党性,这坚强的党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头脑中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抗战中凝聚起的抗战精神作用的结果,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就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就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就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敬读抗战家书,要加强对革命传统价值的挖掘,让红色基因世代传承,让我们的根脉永远相通,在思想上筑牢坚固的信仰基础,进而把对英烈的崇敬、对国家的热爱,转化为努力学习、提升本领的动力,激发起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发努力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和远大抱负,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3

《重读抗战家书》是一本关于抗战的书,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残酷,以及抗战中的英雄们的英勇行为。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抗战中英勇的军人,他们为实现中国解放而奋斗。他们以无畏的精神团结在一起,为实现爱国主义而不畏艰辛,为抗击侵略者而不计一切代价。他们用英勇的行动,坚守国家,奋斗英雄,捍卫国家,又一次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感受到抗战中的残酷场面,但也看到了抗战中的许多人的非凡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英勇和顽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着国家的尊严。看到了他们爱国的真情,他们不畏艰辛,勇敢地抗击侵略者,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4

一封简短的家书,一段漫长的硝烟岁月。近日,中宣部宣教局组织编辑的《重读抗战家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重读抗战家书,我深切地体会到爱国诗人杜甫“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的情感。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在抵御外敌的峥嵘岁月里,多少中华儿女背井离乡,只身上战场从容赴死,仅仅依靠着一封简短的家书联系远方的亲人。在这些为了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中,有“为国而战,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有“为时代而死”的吉鸿昌将领……为了国家兴亡,他们放下儿女情长,以满清热血保家卫国。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读完戴安澜将军的家书,我泪眼婆娑。这是戴安澜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在敌人的炮火下,他孤军奋战,视死如归。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铮铮男儿的满腔柔情化作了一封简短的家书,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儿子对年迈母亲的想念,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为了国家的存亡,戴将军舍小家,顾大家,不能给母亲尽孝,不能与妻子长相厮守,不能陪伴幼子长大成人,将自己的所有责任、将家庭的重担全部抛给妻子。他是儿子、父亲、丈夫,更是一名中华儿女。他有愧于妻子、家庭,却无愧于国家。为国而战,事极光荣,戴安澜将军为此贡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从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我体会到了一个铁血军人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像戴安澜将军一样为了祖国生死存亡而抛家弃子,奔赴战场的革命先烈们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自豪、敬仰和骄傲。

伟大的爱国主义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硝烟已经散去,然而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的劫难和伤痛却是永远无法抹灭掉的,它在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烙印,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战争、不忘国耻,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继续传承和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5

  《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重新感受到抗战的重要性,以及抗战中英雄们的英勇可贵。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抗战的残酷,也让我们看到了抗战中的英雄们的无畏精神。他们不畏艰辛,勇敢地抗击侵略者,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这本书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抗战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国家并热爱自己的国家。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6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我们希望做却不能做或者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有所不为,虽重利在前不为所动,有所必为,虽舍生命亦不改初衷,大抵英雄就是这样子,因为能为我们所不能,所以我们崇拜他们;因为给我们以指引方向,所以我们尊敬他们;因为给我们汲取力量的榜样,所以我们学习他们。看完《重读抗战家书》,英雄二字在我脑海久久不能散去。我深深被他们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豪气所折服,被他们字里行间的柔情所感动: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张自忠“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豪情,赵一曼“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的面对死亡的淡然,左权“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的信念坚定,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民族大义大节,左权“何日相聚?念、念、念、念!”的儿女情长……我仿佛回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看到了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一封封家书,让我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革命战士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重读抗战家书,让我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作为这些爱国烈士的福泽享受者,我们没有权利抱怨太多,也不应该有太多抱怨,正如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中的名句“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想想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与爱情、亲情吗?他们的付出不够多吗?他们有什么抱怨?所以,我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起应有的责任。让我们一同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无私奉献的年轻生命,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7

当年的那场抗日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当我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读完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家书有那么几封。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抗日烈士赵一曼就义前一刻留给儿子的家书。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写给其妻胡红霞的遗书。

信,大多数写给爱人父母子女,但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前夕,留下了两封信,一封致将士们,一封致他的副将,却没给家里留下只言片语,他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他说“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死,虽生亦死。”

我十分佩服他们的精神气概。

透过一封封的抗战家书,我看到一种滚烫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升腾一种激越豪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我感受一种久违的英雄气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之前看到一句话叫“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在时间深处重温泛黄的抗战家书,我将收获更加清醒的责任担当。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8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书籍是《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从1931年9月18日,日军侵入沈阳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斗争,一寸山河一寸血,是当时最贴切的写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代诗人杜甫这首《春望》让人感叹不已,可见在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写就的家书,其时代感更加的鲜明和突出。因为没有一种文献比战争的亲历者写下的字句更能直击人心。今天与大家分享这本书,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简单的介绍这本书,二是我分享这本书的原因,三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意义和启示。

  这本书是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通过整理搜集编撰而成,书中收录了抗战期间近100余封家书及其背后的故事。书中既有张自忠、蔡炳炎、左权、戴安澜、谢晋元等抗战名将的家书,也有普通士兵和民众的家书,鲜活立体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史,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是央视、中纪委、中宣部、《光明日报》、《求实》杂志等多个官方和主流媒体推荐的书目。

  书中通过一封封家书及其背后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图文并茂的为我们描绘出那场旷日持久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军民的抗争状态。那里面既有热血男儿从沙场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纯真的情感,抒发了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为民族解放家园安宁而甘愿奉献的壮志豪情。全书只有274页,不长,但是却句句打动人心,字字催人泪下。在去年清明节期间,央视新闻直播间和新闻三十分做了一个专题系列片,叫《重读抗战家书》,如果有兴趣了解,可以去网上找来看一看。

  接下来说说我分享这本书的原因。1、致敬抗战烈士,铭记不能忘却的历史。在去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九三阅兵式上,我想让所有人为之动容的画面,可能就是抗战老兵方阵出现的那两分钟,通过镜头,我们看到90多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颤颤巍巍的举起自己的右手,端端正正的向天安门行了一个军礼。当年的他们,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用一腔热血和年轻的生命熔铸成了永远的丰碑。我的爸爸也是一名军人,1979年2月16日,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清晨,他和他的战友们,奔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争前线,他们当中有的曾经是工厂学徒,也有农家子弟,也有恢复高考后刚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一个多月的战斗,他带着一身伤回来了,但是他的很多战友,却永远的留在了那片丛林、长眠于麻栗坡烈士墓里……每年的2月16日,他总要小酌一杯,怀念那些与他出生入死穿越枪林弹雨的战友们。岁月褪得掉伤痕,但是不应该抹去我们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铭记所有为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做出奉献的人们。

  2、慎终追远,抗战家书是堂最好的家风课。体现中国文化的本质和中华民族道德的精髓,是民间家书的重要特色,正所谓“小家书,大文化”。而《抗战家书》中选载的每一封家书都包含着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家书通篇闪耀着追求真理,争取公平与正义,讲求诚信友爱,提倡无私奉献等传统文化价值的光辉。例如“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牺牲前,给她幼小的儿子写下了要铭记母亲是为国牺牲的话语,书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诗句。还有爱国绅士于登云临刑前给大儿子的诫子书,要他孝敬母亲,尊爱弟妹,择友慎行;华侨王雨亭告诉自己即将上战场的儿子不要太多担忧家中父母,英勇上阵为国杀敌……这一封封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同时也思考我们自己家风家规的建设。

  下面与大家分享这本书带给我的意义和启示:

  1、汲取信仰的力量,补精神之钙。毛78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是的,我们说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而这一封封家书中,展现出来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无不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精神和坚韧不屈的理想信念。每一段红色记忆,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起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性和担当,从一篇篇文字中,字里行间我们汲取到坚定的信仰,并将之化为无穷的力量。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2、心怀感恩,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国家和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抗战英烈们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和责任。如今,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安定、和平、强大、繁荣的国度,我们不仅要珍惜,也要心怀感恩,感恩那些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进步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可能有些人觉得战争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说这些似乎是有些虚无缥缈,不切实际,那么我们看看有着2300万人口的叙利亚,持续了五年的叙利亚战争,造成了将近25万人丧生,100多万人受伤,将近一半的人流离失所。所以,国家强不强、稳不稳,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百姓。所以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是什么,就是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的我们的生活,热爱我们的工作,并为之变得更好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因为,你我都是中国梦的筑梦者。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9

有一种气概叫宁死不屈;有一种精神叫舍己为人;有一种人叫抗战英雄。—–题记

有这么八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出生不同的家庭,国难当头,她们毅然选择了保卫国家。战争,让这八个姐妹走到了一起,她们相挽着在乌斯浑河边,铺展在我们的视野中,烧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她们就是由冷云、李凤善、黄桂清、杨贵珍、胡秀芝、安顺福、郭桂琴、王惠民组成的抗联八女。

在敌人的袭击下,她们并没有退缩,顶着弹尽援绝的压力勇往直前。她们为了党,为了赶出日本鬼子,不惜以身犯险。“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这一番话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的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们选择了为国牺牲。从她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心为国的宝贵品质。今天,这样的事实是多么让人难以想象,但这是远去的岁月留给我们的断痕。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从脚下这个时代走过去,站在乌斯浑河畔,以真诚和耐心,去感知、熟悉并在内心里呼应那段已经被我们疏离和即将遗忘的日子。“白山黑水烽烟起,抗日联军举义旗。谁言女中无英豪,牡丹江畔鬼神泣!”这首诗便是她们最真实的写照。

说起一心为国,赵一曼就是一个最真实的例子。面对白色恐怖,赵一曼以非凡的胆识和勇气,毅然加入了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遭到劫难之际,赵一曼义无反顾地走上抗日最前线。被敌人抓去,她宁死不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也毫不屈服。终于,她为国牺牲了。这一个又一个的例子如一支支剑,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有这么一群人,她们为国而死,为人民而死。曾几何时,人们常被“人活着为了什么 ?活着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问题而困惑,找不到人生的坐标,碌碌无为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样的人生是平庸的人生。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是的,人生的价值是给予而不是得到,是付出而不是索取,这就是无私奉献精神。她们一生只选择一种姿势——站立。狂风袭来时,她们不肯倒下;大雪压顶时,她们不肯屈服;洪水肆虐时,她们不肯俯首;刀斧临头的黄昏,她们不肯折腰。她们虽然以逝,但她们的行为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她们是夕阳,但并不逊色,夕阳的余辉别具一种魅力。是一弯残月,也要辉映大地;是一座古桥,也要背风负雨;是一棵古柏也要装点大地;是匹老马,也要指点迷途。我要向她们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与理想,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不要辜负当初那些牺牲的人。我要成为一名老师,教我的学生们,也让他们长大后报效祖国。所以我现在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大学。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是毛泽东说过的话。只有平凡中的奉献者,才有今天的社会的平安与发展。这正是抗联八女真实的写照!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10

最近,认真读了一些抗战家书,感觉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顿生感慨: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这些抗战家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赵一曼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深切的恨,可以体会到朱德”毫不利己,一心报国”的无私与坚毅,戴安澜的”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决绝与壮烈……

正是一个个英雄的抛家舍业,捐躯赴国难,在与日本侵略者艰苦斗争十四年后,我们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牵扯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并最终将其赶出了中国,一雪百年国耻。

不是这些英雄不爱家,但是,诚如蔡炳炎将军所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抗日英雄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在那场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争中,只有奋起反抗,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才能保住国家,才能谋求生存、独立、自由。如果你不出力,我不出力,国家就会灭亡,家人就会被奴役蹂躏。所以,哪怕前路有刀山火海,他们也义无反顾。

一批”为时代而牺牲”的壮士光荣了,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苦了他们的孤儿遗孀,幸福了千万中国人。

而他们的斗争条件如何呢?赵一曼就不说了,就说说咱们的朱总司令吧。

在给前妻陈玉珍的信中我们发现,当时共产党的队伍没有军饷,哪怕是朱总司令这样的”高官”也没有。但是,八路军依靠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灵活机动地打击日寇,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抗战到底。朱德同志说,亲人们来投身革命可以,但要来靠他接济或升官发财,那是万万不能。党的事业为什么能够成功,这就是很好的说明。

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巨龙已经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但是,我们时刻要记住:我们现在享受的和平成果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如果我们不知道珍惜并防范其他别有用心的国家,前辈们的血就可能会白流。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第一,但是,1840年以后,帝国列强对我国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我国的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为什么?因为帝国列强船坚炮利。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发展国防力量,用先进的武器巩固我们的国防,御敌于外。就不要再出现抗战时候的那种用人来拼武器的场景了。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11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缅怀过去。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无数热血青年抛妻弃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熔铸成永远的丰碑。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

重读抗战家书更为珍惜现在。当年抗战的老兵们早已逐渐凋零,幸存下来的老兵,经历一次次的政治运动,早已不敢对当年自己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国远征军”身份多提一丝一毫。在缅甸,当地的华人华侨们自行筹资建立了远征军纪念馆,却因无人参观而沦为自行车库。在台湾,去年马英九政府在忠烈祠首度遥祭远征军英魂,痛哭流涕。在日本,日本人战后多次来到缅甸,为当年战死的日本人招魂,甚至连战马都有纪念塚。

重读抗战家书,倍感先烈之壮怀激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12

 不可否认,任何一封家书都带有时代的特征,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写就的家书,其时代感就更加突出和鲜明。当我们翻开《抗战家书》的书稿时,立即感到战争的硝烟扑面而来。从那些家书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体会到那时的人们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而遭受的伤痛,体会到因伤痛而产生的愤怒,从而理解了因愤怒而进行的坚决的抗争,进而理解了由抗争而生出的必胜信念和在伟大的实践中的心路历程。有哪种文献比这些家书更能如此深刻地反映战争中人们的体验与情感呢?

  赵一曼政委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戴安澜给妻子写道:“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读着赵一曼政委、戴安澜将军给自己的亲人写的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止不住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这些家书,它记载一个母亲,一个丈夫,对儿女深沉的爱和对家庭的无限眷恋,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他们没有沉浸在儿女情长之中,而是义无返顾、选择了血洒战场。

  读后感重读这些家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家书所饱含的思念和牵挂、硝烟和苦难,更加能感受到当年抗日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不仅成了后人的珍贵回忆,更是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赵一曼、戴安澜只是无数抗日英烈中的代表、缩影。鲁迅先生说:“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我们要从这些家书中汲取营养,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当前,中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日益多元,我们更需要缅怀英烈彪炳史册的功绩,今日之中国,不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我们也不能高枕无忧,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危机。我们要珍惜和平,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13

春风化雨,飘落在烈士的墓碑上,甘甜美酒,倒满了烈士陵园的一寸一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烈士的墓碑前,呼唤着儿子的名字:“您的影子已模糊不清,我还在寻觅当初的笑容。”儿子告诉她“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藏在泥土中,千年以后,我还将守卫在祖国的南疆……”

儿子牵挂着母亲,母亲思念着儿子,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把我带进了“祖国河山沦丧,生灵遭到涂炭”的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上炮声隆隆,硝烟滚滚,日本帝国主义在半封建半殖民的土地上,发动了全面侵华的法西斯战争。从北国到南疆,从城市到村庄,弥漫的硝烟席卷全中国。

一滴滴铿锵的血,在悲怆中流尚,一腔腔的沸腾的血,在仇情中激荡。腥风血雨唤醒了抗日民众,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家弃子,背井离乡,拿起刀枪,奔赴战场,与日寇浴血奋战,以“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双手擎”的英勇气概,把青春和一腔热血,熔铸成永远的丰碑,铁血扣响东方,吹响了中华军魂的荣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抗战家书》中,收集了抗日将军左权、吉鸿昌、张自忠、赵一曼、戴安澜、蔡炳炎、谢鲁元等抗战先辈近100封家书及背后的动人故事,图文并茂、鲜活灵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心灵史,留给亿万中华儿女抹不去的阴影。

静悄悄的夜晚,月光透过窗户,我孜孜不倦地阅读着《抗战家书》,“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时相聚,念,念,念,念。”“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了,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这是左权将领写给妻儿的家书。

“家书抵万金,句句重千斤,字字吐真情”,女中豪杰赵一曼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战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戴安澜给妻子写道:“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张自忠给弟弟写道:“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绝不至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呐喊声、撕杀声、欢呼声一次又一次被惊醒,刀光剑影里您威武雄壮,炮火连天中您冲锋不让,生命不朽,军魂不灭,深深地打动着我,止不住的泪水湿了衣襟,模糊了双眼。回眸历史,让我们轻轻地走进那远去的战争,聆听回音,让我们静静地缅怀那不屈的忠魂。

一封家书,一段人生传奇的故事;一场穿越历史的对话,诉说着“热血男儿的沙场上写给亲人的绝笔,严父慈母对儿女的叮咛,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有情恋人的款款深情”,《抗战家书》以文物的形式展现在现代人的眼前。千言万语难以表达对他们的深深敬意,“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人生自古谁无死,碧血丹心照千秋。”

几度春秋,几度沦陷,沧海桑田,敲打着每个行人的心头;岁月遗韵,魂似梦牵,闪烁着中华民族英雄儿女的风采。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没有经过太多的苦难,珍惜当今,铭记历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古到今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古圣先贤和仁义壮士曾在此演绎了壮丽的人生,革命的丰碑永远在每个游子的心中……

当全面抗战的枪声已在岁月的年轮里珍藏,铁血扣响东方,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亚洲主战场,不仅为自身赢得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也为人类赢得和平、正义与进步的光芒。转眼间,曾经弥漫的硝烟已经散去,但英勇、悲壮而又辉煌的铁血并未冷却,再次以澎湃的激情,于烽火记忆中吟诵起不朽的篇章。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14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了缅怀过去。曾几何时,在解放军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抛弃妻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铸成永久的丰碑。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如今,当我们重新捧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赤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战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感受到了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

以小小家信见证大时代的信念。读书中王孝慈致弟书,他热情鼓励不满十七岁的弟弟放弃安稳的教书工作,奔赴抗日战场。

吾谦爱弟:

“来信收阅,备悉一切。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我们要在战争环境中受到锻炼,我们要在敌人的炮火下壮大起来。抗战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的健康、智慧及勇敢要在抗战中诞生,要在争取抗战胜利中发扬光大,我们要为驱逐日敌寇出中国抗战到底,我们要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你的人生,开辟你的前途”。

他同时还要求弟弟帮忙送自己的女儿去陕北边区接受革命的教育。弟弟在收到信后即离开家乡奔赴抗日前线,于四年后在山西与日寇激战中牺牲。刚刚20岁。我们如今的好时代,正是当初一个个的家庭的牺牲换来的。家书里呈现的家风、使命、亲情,令人动容。

《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15

“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们。我的视线被带进了那个“祖国河山沦丧,生灵遭到涂炭”腥风血雨的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家弃子,拿起刀枪走向抗日的战场,把青春和一腔热血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在这千千万万个英烈中,我撷取几个杰出的代表,读一读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的家书,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左权将军在给母亲信中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赵一曼写下了:“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誓言。戴安澜将军从容面对敌人的炮火“为国战事、事极光荣”。张自忠将军战至最后一刻,留下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临终遗言。年仅25岁马来西亚女华侨白雪樵报名参加机工支援抗战,临别给父母留言,“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面对日本强盗,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将自己的生死置至度外,前赴后继,与敌浴血奋战,写下了一曲曲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不屈不挠抗争精神的人间悲壮凯歌! 左权将军给妻子写道:“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赵一曼政委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戴安澜给妻子写道:“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张自忠给弟弟写道:“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白雪樵给自己父母写道:“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希望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听着、读着左权将军、赵一曼政委、戴安澜将军、张自忠将军、白雪樵女士就给自己的亲人写去了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止不住的泪水,竟然打湿了我的衣襟,糊住了我的双眼,这些家书,它记载一个儿子、女儿、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他们没有沉浸在儿女情长之中,而是义无返顾、选择了血洒战场。 重读这些家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家书所饱含的思念和牵挂、硝烟和苦难,更加能感受到当年抗日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不仅成了后人的珍贵回忆,更是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只是无数抗日英烈中的代表、缩影。

上面这些都是有关于《重读抗战家书》二年级读后感大全的优质内容,希望它们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书写灵感上的启发。如果喜欢小编这期分享的内容,也请多关注本站。

本文由用户:qingfan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23433.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