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案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敬亭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峰,被誉为“江南第一名山”。独坐敬亭山教案是指唐代文学家陆游在敬亭山上独自坐禅,并将这一经历写成了一篇著名的散文。以下是《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范文和《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模板,可供老师们参考。
《独坐敬亭山》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写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能够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解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唐诗。
二、书写朗读古诗
1、老师把诗默写在黑板上,请你照着老师认真抄写下来。
教师默写古诗,学生抄写。
2、抄写好了,请认真地对照一下,看有没有抄错的地方。尤其是“亭”这个生字,看看它怎么写的?
3、请你读一读这首诗吧,看谁能读正确,最好能读得有诗的味道。
4、指名读,让学生把诗读正确,必要时,教师可范读。
三、了解诗意
1、现在大家会读了,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的意思,看看谁能根据注释和词语手册,大致地弄懂这首诗?
学生自己思考诗意。
2、先来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一句,这里你有最不能弄明白的字词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重点理解“尽、闲”二字。
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或者说你看到怎样的一个景象?
(天上的鸟儿们都高飞远去了,万里长空中的一片白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地飘远了。)
4、看看诗题,什么叫“独坐”?
独自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什么样的情景?
若这个独坐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孤独寂寞)
5、有感情读这两句诗。
6、你知道这位独坐在敬亭山上的诗人是谁吗?
那么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请你下课后去查查有关的资料,那时,老师相信你更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更能品味出诗里的味道来。
7、那么是不是当高鸟飞尽,孤云飘逝,李白就这样一直觉得寂寞伤心下去了呢?请看后一句。
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不明白的字词吗?
重点理解“厌”、“相看”(即谁看谁?)
9、李白觉得是不是自己真的是孤单到一无所有了呢?他觉得还有令人高兴的或者说是让人欣慰的事物吗?那有是什么呢?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我”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好像看着“我”,我们相互总也看不够,大概只有敬亭山还愿意和我做伴,做我的知己朋友吧。)
10、鸟儿你要飞就飞走吧,白云你要飘也飘走吧,起码还有敬亭山和我两两相望,做我的知己朋友。从中,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了吗?你对李白有什么新的认识?(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喜爱,李白是个很洒脱、乐观的人。)
11、有感情读这句诗。
12、连起来说说诗意,再次了解一下诗人感情的变化:从感到孤独寂寞到喜爱敬亭山,乐观豁达起来。
13、有感情读古诗。
四、背诵
五、拓展
李白是个乐观洒脱的人,这在他的很多诗中都表现出来的,请大家再看一首: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独坐敬亭山》教案2
教学目标:
1. 读懂这首古诗,感悟这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生字,会写本课生字,理解每个词语。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域辽远广阔。其间大好的河山受无数中外游客的青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领略一下我们祖国美丽的风光。出示课题,齐读。
二.教学《独坐敬亭山》:出示课件《独坐敬亭山》图文,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1)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2)抓字眼,明诗意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自由读,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3)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小组读古诗、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全班再齐读古诗
《独坐敬亭山》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利用字典与注解认知诗句的意思。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
课时精心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引入,阐明课题。
1.导入语:
我们先展开一个课外科学知识答对。唐朝就是我国古诗创作最强劲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存有两位最知名的诗人,他们就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去腰李白的诗,可以腰几首就腰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背诵,初步体会。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
(1)民主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就是生字的读音。然后看看注解认知词句;
(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3)再说出诗歌的背景,求出“寂寞”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
3.利用诗文注解,整体认知内容。
(1)释题意。
红尘:单独的挤。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2)揪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阐释,体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根据自己的认知,使学生用简笔画图画出来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说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和“孤云”。
再出具一空白的画面,使学生说道说道为什么须要这个画面,以此认知“天下”和“回去”。
3.转。教师语言过渡: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里的精妙的。众鸟
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一班吕芝兰202111123006
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李白一个人了,怪不得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4.品。坐着这种寂寞的内心境界就是通过什么抒发的?你从哪些字词中看看出的?鼓励学生
品味语言的内蕴。
5.读。鼓励学生反反复复背诵,念出寂寞的味道。
第二,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批评。学生明确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
可能有:既然“只有敬亭山”,为什么会看不厌呢?敬亭山真的那么好看,令人看不厌吗?课题中的“独”是很孤独,这里却写“相看两不厌”,不是矛盾吗?
2.布季谢。
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资料,体会李白看敬亭山看不满足的表面原因是景美。
山上存有一峰庵、巍然翠亭、云齐阁、翠云庵等亭台楼阁,此外除了云根石、额珠楼、最低亭、穿云亭、十贤祠、太白楼、古昭亭坊、尔诗石、裴公井、绿雪井、梦珠泉、广教寺、双塔、怀英亭、龙首亭等。
追问: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诗人把敬亭山当作朋友。)
3.体悟。
既然诗人与敬亭山成为了朋友,那大家联系上下文想想诗人在敬亭山上会与这个“好朋友”说些什么呢?
的确,大家想要的都很对!诗人的确找出了朋友,但老师却指出诗人还是很寂寞,你们指出呢?难道不是吗!你们看看作者就可以在大自然中找朋友,而现实生活中呢,打听没朋友,难道他不寂寞吗?!
4.品读。此时,你就是诗人李白,你来吟一下这首诗吧!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应有的语气。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红尘敬亭山》貌似写景,其实也就是抒写作者的感情,就要我们也带着作者的感情再去…这首诗吧。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诵全诗。
2.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颜含看看
鸟尽云闲←――――坐←――――――→敬亭山
(备感寂寞)(谋求宽慰)
《独坐敬亭山》教案4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独坐、敬亭山、烟渚、日暮、野旷、渔灯、风簇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我国古诗的感情。
思想教育:培养热爱我国古诗的感情。
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诗人的资料、古诗的有关图片、插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这三首诗想像奇特,你们一定会喜欢。(板书课题:古
诗三首)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学生说)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3、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公布本课要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要夺冠军大家有何绝招?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第一绝招先要把古诗读正确,请同学们练习──读对。
2、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古诗,谁来指正?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第二绝招把古诗读流利,小组内练习──读通(能读流利)。
4、谁来指正?
5、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第三绝招把古诗读懂,小组内练习──读懂。
6、谁能读懂?
7、谁比他懂得多?谁来评论?
8、谁虚心向大家请教,说说不懂的地方?
9、全班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10、开始比赛行吗?
11、夺冠军最厉害的绝招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读出感情!
方法:
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小组内练习──读美。
12、教师引导体会诗人当时孤寂的心情。引导读出诗的节奏,诗的意境。其间可插入一民间故事:
多才多艺的李白被唐朝的玉真公主举荐入朝为官,后因得罪权贵被罢免。玉真公主以公主之位死谏,无奈皇意已决。玉真公主一气之下出走敬亭山,落发为尼,死后葬于此。李白在安史之乱后被赦免途遇敬亭山,听说此事,感慨万千,他九登此山,留下这千古名篇。学生不难理解由于李白犯案,朋友远离他,亲人躲避他的孤寂情怀。
13、古诗朗诵比赛马上开始,请小组选出参赛选手。
14、(播放课件:来自教科书上的插图和古筝曲《渔舟唱晚》)故事朗诵比赛开始,谁有勇气第一个参赛?
15、谁来挑战?谁来评论?
16、公布冠军,让冠军说说经验,其他同学补充。
17、总结方法:
读对──-读通──-读懂──-读美。
《独坐敬亭山》教案6
欣赏祖国的山水。
引导幼儿热爱祖国的山水。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流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我们学习的古诗,哪一首是由李白作诗的呢?
教师: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老师再教小朋友一首他的诗:《独坐敬亭山》。
2、了解诗意
教师为幼儿播放课件,然后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大意:一群一群的鸟儿全都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诗人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指导幼儿在黑板上试着画一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画面。
3、朗读并背诵
(1)教师范读古诗
(2)逐字逐句带读并正音
(3)全班齐背
(4)分组背诵
(5)幼儿独自背诵
活动延伸
教师:李白是一个非常爱国的诗人,我们也要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山水。
《独坐敬亭山》教案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掌握“坐”的字理演变过程,掌握“鸟”的笔顺。
3.通过进一步学习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借助拼音识字等方法,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字理演变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
同学们,在我国的唐朝有位称为诗仙的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李白。有一年秋天,大诗人李白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丽。成群的鸟儿在天上展翅高飞,天边的云朵悠闲的飘着。他觉得看也看不够,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诗的叫《独 坐敬亭山》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敬亭山的?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一边听,一边想,你从这首诗中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的良好习惯。
二、熟读古诗,认读生字(34分)
1.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我们尝试读这一首诗吧。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学习生字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
拼读7个要求认识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翘舌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了解生字在本课中的意思。
(2)学习既要认识又要会写的字。
学习这几个字要强调“虫”是翘舌音,“鱼”是整体认读音节。这几个字书上提供了字理演变图。
回文学“鸟”字
请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找到天空飞翔的小鸟的诗句,读一读。
“鸟‘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鸟形,头向左而立,还有嘴和一双爪子,现在这个字已经简化,要注意他的笔顺。
在学习“牛、羊”两字时,可以用谜语引入。
三、作业。(1分)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收集关于“马、牛、羊、鸟、虫、鱼”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7分)
1.背诵《独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语。
3.复习生字。
二、指导书写(13分)
马:注意第二笔的写法,注意新笔画横折折勾的写法。
鸟:注意字的结构,上窄下宽,注意小鸟“眼睛”的“点”。
虫: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三、完成书后活动与练习题“连一连,涂一涂”。(19分)
1.先观察,看看每个图形上的字都读做什么。
2.用笔连一连,把连成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样的图形正好组成一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3.用 彩色笔涂一涂。
四、作业(1分)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马 牛 羊 鸟 鱼 虫
《独坐敬亭山》教案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17课的一首古诗。诗里写了很多鸟高高地飞走,独立飘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朵,也悠闲自在的越飞越远。只能创作者和敬亭山2个如何判断都不厌烦。选编的用意一是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累积;二是激起对古诗的钟爱,并在记诵中熏陶追求美丽的乐趣。
二、教学分析
依据三年级的学生的知识体系及教学大纲对古诗课堂教学的规定,应激励学生用自身喜爱的方法多读,根据读去感受,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认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区画出去,并与同学们沟通交流、探讨。塑造学生优良的读书习惯及协作工作能力。依据诗的叙述开展想像,在脑海中里闪过界面。在这种阶段中,学生将会对古诗的诗意感受必须教师点拔,由于诗人作诗的`心情生没法理解,这必须师适度详细介绍诗人那时候的情况,诵读层面将会没真实把诗人的情绪融入情景中,将会沟通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淡,老师关键的是生宝宝根据不断读,想像界面,体会诗意,搞懂古诗的含意体会诗人烦闷的情绪。
三、个人目标
1、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总体目标:学好生词亭,理解诗里词语意思,能恰当、流利地,有情感的朗读并记诵古诗。
2、全过程与方式总体目标:在理解感受诗的全过程中,能根据想像和诵读,掌握古诗含意。
3、感情心态与价值观念总体目标:能感受古诗內容,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四、课堂提前准备
1、事前布局学生搜集相关李白的资料。
2、课件制作
3、古筝音乐
五、课堂教学步骤
(一)导进课题研究,揭题。
1、在本模块的口语交际训练课上,学生们学会了请教,了解请教能够 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才能,还能够塑造自身的勤学好问的质量。今日,教师想向学生们请教一个难题:谁知道李白是如何的一个人吗?由谁来告知大伙儿?你也是如何掌握的?
2、揭题:对啊,诗仙李白一生写了许多诗,今日大家再学习培训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答题:独座代表什么意思?题型代表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研究
设计方案的用意:从上一课的请教专业知识当然衔接到新课上,并另外构建了公平和睦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课题研究下手,激起学生学习培训的心愿,让生的的逻辑思维激发起來,使她们积极主动资金投入学习中。
(二)初读,认字,导入诗意。
1、学习培训生词。播发教学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哪些的(顶级,角飞翘下边有柱头。)如何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模样)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边的一部分,起飞的角象秃宝盖,因此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头。请学生们在生字表下对着写一遍。
1、听声诵读,初见古诗。
2、用自身喜爱的方法诵读古诗。
(1)把诗读细读顺。
(2)本人读,工作组读,齐读,同学读。
设计意图:在基础教育改革之后的今日,大家发觉了很多难题,例如忽略了教育信息化,我们在疑惑、思考的今日,大家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当扎扎实实搞好字、词。因此设计方案了较为品牌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选用多种多样方法的读也最能体现生的自觉学习。
(三)再读,感受诗情画意。
1、学生们再读诗,看有什么词不理解的,能够 根据看注解或是处理,还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团体沟通交流词的意思。(众鸟很多鸟;飞翔尽都高高地飞走;孤云孤独的云;独独自一人;闲悠闲自在;幽独相互之间看;不腻不符合;)
3、分组讨论沟通交流诗词的理解。
4、班里沟通交流对诗词的理解。
5、这首诗描绘了这些景色?(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哪些的觉得?(苍凉)诗人的情绪如何?(孤独寂寞)融合版书: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性
教学课件详细介绍情况:诗仙李白少年时就博学多才,以才闻名中外,很有文笔。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势残害,长期性流落他乡,饱受了世间心酸,世态的炎凉。
6、假如你是诗仙李白,碰到那样的境遇,你能如何想?
设计意图:设计方案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们沟通交流,探讨,目地是要把学习培训的主导权交到学生,高度重视学生的协作参加,让每一位学生合理参加。适度填补诗仙李白郁郁不得志的原材料、设计方案倘若你是诗仙李白,你能如何想?是找寻学生与文字的碰撞点,造成学生共鸣点。由于诗仙李白间距学生悠久,她们没法理解诗人那时候情绪,正确引导她们开展讲话,也提升了語言的训炼,使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获得了升化。
(四)诵读,记诵。
1、诗人这般情绪读的情况下该怎样去读?请你将自身作为诗仙李白来朗读古诗。(教学课件提供图,看图片诵读)
2、背景音乐诵读诵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记诵。
(五)拓展。
1、闭上眼听背景音乐朗读,边听边想像诗的界面。
2、把自己想像到的画于书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可画前一句的场景,也可画后几句的场景,也可全画,
3、沟通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关键也是造成生与文字語言的碰撞,关键是塑造生的想像工作能力,给诗配画一阶段也最能体现重视个性化,朝向全体人员的设计构思,让学生把自己想像的的场景根据画主要表现出去,使学生的想像工作能力获得提高,还推动了她们的自学能力的发展趋势。
《独坐敬亭山》教案9
【教材简说】
《独坐敬亭山》是诗人李白笔下的一首五言绝句。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虽然没有一句描写敬亭山的外貌及景色,却让人感觉到敬亭山似乎也有性情,正默默地凝视着作者。诗中以景物衬托出作者寄情山水,宁愿忍受孤单,也不愿趋炎附势的高尚品德。前二句已绘出“独坐”神理,后二句却写与山两相看,以“不独”写“独”,更为奇妙。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 敬亭山:
又叫昭(zhāo)亭山,在现在的安徽宣城北部。
那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板书:晓诗题)
⑵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板书:知诗人)
⑶ 景物描写:
众鸟、孤云、敬亭山。
设疑:写景只为写景吗?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板书:明诗意 )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 画一画这两句。
⑵ 理解“众鸟”:
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 理解“孤云”:
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 理解“尽”和“去”:
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 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李白人像),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 感悟:
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 ?(板书:独)
⑵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3、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 理解“相看”:
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指板书),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指板书)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 理解“看不厌”:
①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 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指班上一对好朋友)就像你看她,看不厌,很喜欢;她看你,看不厌,很喜欢。她把她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而李白之所以看敬亭山看不满足,也把敬亭山当成了──朋友。这山还是死气沉沉的山吗?简直就是有灵气的神山啊!(在山的简笔画上板书:神)
⑶ 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板书:超凡)的,神总是“脱俗” (板书:脱俗)的。
⑷ 联系特色课中学过的《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夜宿山寺 望庐山瀑布
危楼高百尺, 日照香炉生紫烟,
手可摘星辰。 遥看瀑布挂前川。
不敢高声语, 飞流直下三千尺,
恐惊天上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寄 情 山 水
4、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教案10
(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 “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 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结合版书:
鸟飞尽
云独闲 孤单寂寞
山相对
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
3、交流。
《独坐敬亭山》教案11
【教学内容】
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如:《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
师:诗人独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读读古诗。
生齐读──抽生读──再齐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在读中感知古诗大意。)
三、自读自悟诗意
1、学习诗的一、二两句:
⑴ 自学:
①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课文注释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⑵ 反馈自学情况: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把诗中所描写的画面画在黑板上。(学生面露难色,不敢上台。)
老师又减轻难度:你想到了什么就画什么,画不完也没关系,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一幅画。究竟这些同学画得对不对,好不好,就请大家根据诗句的意思来评价,看看你是不是把诗句读懂了。
(一会儿,几双小手举起)老师抽了一位中等生。
生1:画了一座大山,又在山上画了一个亭子,亭子中站着诗人。
刚画完,就有学生提意见:
诗人是坐在敬亭山上的,你怎么画起是站着的呢?这时,又有几个学生附和。这位一听有道理,赶快将人画成坐着的了。
师引导:下面的同学说得很对,黑板上的同学也改得很好,你们读得可真仔细,非常好。谁能接着画出诗中的景象呢?
(学生受到了鼓励表扬,一下子就信心十足了,小手纷纷举起)
生2:走上台,很认真细致地在天空中画了两片云,又画了一只鸟。
师问:他画得好吗?
生甲:他的鸟画得很好。
生乙:他画得不好。诗中说“众鸟高飞尽”,“众鸟”说明有很多只鸟,他却只画了一只鸟。
师:你说得有道理,能上来帮他改一改吗?
生乙:又在黑板上多画了几只鸟。
师问:这下他画对了吗?
生丙:我觉得不对。因为“众鸟高飞尽”是说鸟飞得很高,很远,都快看不见了。他却把鸟画得这么大,这么清楚。
(同学们都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发言的学生)
师:这些鸟改怎么画,你上去画出来,好吗?
生丙,兴致勃勃地走上台,用简笔画画了一排小小的.鸟影。
师:这下,他画对了吗?
生齐答:对了!
师小结:
刚才,你们读诗读得很认真,画儿也画得很好。你们仔细琢磨了诗中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认真体会诗中每句话的意思,理解得很准确。你们用老师讲,自己就读懂了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你们真能干!让我们来读读诗的第一、二句吧。(齐读)
诗的第一、二句所写的景色,给你什么感觉呢?
(孤独、凄凉、幽静)
(这个环节,利用了中年级学生喜欢画画儿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绘画中、讨论中、修改中逐步悟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想象画面”的学习习惯。这种方法,适合于写景的诗,而且,诗中的画面容易画出来。)
2、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师:诗人坐在敬亭山上,面对此情此景,心情如何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后面两句吧!
生: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诗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三、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常说“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介绍写作背景。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理解:
(为以后学生学习利用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埋下伏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五、布置作业
1、熟背、默写《独坐敬亭山》。
2、课外阅读李白其它的诗文。
《独坐敬亭山》教案12
【教学记录】
一、课前谈话
t:你认识我么?(s回答略)
t:苏东坡认识么?杜甫知道么?李白知道么?知道的把手举高点!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李 白 李太白)
s:青莲居士。(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李青莲)
t:那我们就可以说是“李青莲”。
t:回顾李白的诗。谁来背几首?谁来!
(s都比较紧张)
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
(学生齐背)
t:静夜思,永恒的话题……古老与现代(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来描述,略)。那是一个怎样的话题?
s:思念家乡。
t:是啊,那是一个乡愁(板书:乡愁满怀),还有么?
s:望庐山瀑布。(紧张)s齐背。
t: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s:潇洒的李白。
s:很爱游玩。
t:是一个寄情山水的李白。
(板书:寄情山水)
t:从《赠汪伦》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s:恋恋不舍。
(板书:有情有意)
t: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丰满的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
二、初读
1、读题,解题:
⑴ t:谁知道敬亭山?
(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来由 )
⑵ 再读题:
t: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它带着点什么?
s读。
(读得很慢)
t:你为什么这么读?
t:再请个小朋友读。(再读课题)引:为什么这么轻?
s:李白很孤独。
2、读诗歌:
⑴ 自由练读:
老师提示:读文章,先练习。按自己的节奏读两边。
(好像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叫学生读2遍,目标不是很明确)
⑵ 指名读:
t:读的多好啊!字正腔圆。
t:谁再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
t:谁来做个小小讲解员啊,来评价评价啊。
(学生比较紧张)
s1:他读得孤独一些。
s2:他读的比较漫长,说明他看到了敬亭山很久很久。
⑶ 齐读。
⑷ 质疑:
t:小朋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啊!
s:为什么相看两不厌?
t: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s:为什么只有径庭山,世界上有很多山啊!
s:为什么只有一多云飘来飘去?
s:为什么这里的鸟都飞走了?
t: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独坐敬亭山》。
t:请同学们读课题。
(s读)
⑸ 说词语:
s:孤独、独自、独一无二……
⑹ 再读题。
三、细读
1、找:
t:下面的古诗里面分别也写了作者一个人,那些词语告诉你只有李白一个人呢?一句一句的读,一个一个的划。
s在找。
2、交流:
s:众鸟高飞尽的“飞尽”。
t:这句话写了什么?
s(回答略)
t:一只鸟也没有了,那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啊?还有么?
s:孤云独去闲的“独去”。就是说……(略)
t: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径庭山啊?
s:死气沉沉
s:清闲
3、指读,齐读:
t:最后的云也不见了,李白的心里悠闲么?
s再读。
t:“你的眼里只有我,我的眼里只有你。相看两不不厌,只有敬亭山!
t:还有么?
s:“只有径庭山。”
t:在李白的眼里有云么?
s:没有!
t:有鸟么?
s:没有!
t:还有么?
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t:两个人看来看去,怎么也看不厌。……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谁也看不厌。
板书“厌”字(繁体字)
t:一张口在山旁,大口大口地吃肉,给你怎样的感觉?
s回答。(略)
t: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谁来读。
s读。
t:人山相望,人山的融合。
s再读。
四、研读
1、体会孤独:
t: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径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为什么这么深情地看着径庭山呢?(孤独)
t: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呢?
s:“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t:我们一起读前两句。
s读。
t:那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在李白的眼里,那是高傲的云在弃他而去。
s再读。
过渡:
t: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你想过么?
s(略)
2、介绍背景:
t:老师来介绍一下背景。(李白罢官的时候,……孤独寂寞)
t:现在你明白了么?谁再来读读前2句。
3、读:
s读。个人读,齐读。
4、配乐,范读:
t:闭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
(朗诵)
s齐读。
t: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两个李白,分明是两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啊。你有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话对李白说呢。(t的朗诵是深情的,深沉的。)
5、练习:
⑴、出示:
李白神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⑵、s写,t巡视。
⑶、交流:
s:敬亭山你知道我多孤独么,连云和鸟都遗弃我了。
s:李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会遗弃你!
s:朋友,现在只有我俩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我们都很孤独。
s:李白,我真为你感到孤独!
⑷、引读:
t:啊!鸟儿和云朵也讨厌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边。
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t:是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真有点死气沉沉啊。
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t:不用答不用问,一切都在──
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精彩!!师生的交流语言连起来像一首诗,教师用诗般的语言把几个学生的交流穿起来。)
t:相看两不厌,只有李青莲!
五、拓展
补充:
《秋蒲歌》出示。
1、自由读,感受李白:
t:大家展示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s读。齐读,指名读。
2、读:
(有思考要求)
带着“这是一个怎样李白?”再读《秋蒲歌》。
《独坐敬亭山》教案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掌握“坐”的字理演变过程,掌握“鸟”的笔顺。
3、通过进一步学习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借助拼音识字等方法,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字理演变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
同学们,在我国的唐朝有位称为诗仙的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李白。有一年秋天,大诗人李白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丽。成群的鸟儿在天上展翅高飞,天边的云朵悠闲的飘着。他觉得看也看不够,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诗的叫《独 坐敬亭山》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敬亭山的?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一边听,一边想,你从这首诗中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的良好习惯。
二、熟读古诗,认读生字(34分)
1、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我们尝试读这一首诗吧。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学习生字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
拼读7个要求认识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翘舌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了解生字在本课中的意思。
(2)学习既要认识又要会写的字。
学习这几个字要强调“虫”是翘舌音,“鱼”是整体认读音节。这几个字书上提供了字理演变图。
回文学“鸟”字
请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找到天空飞翔的小鸟的诗句,读一读。
“鸟‘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鸟形,头向左而立,还有嘴和一双爪子,现在这个字已经简化,要注意他的笔顺。
在学习“牛、羊”两字时,可以用谜语引入。
三、作业。(1分)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收集关于“马、牛、羊、鸟、虫、鱼”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7分)
1、背诵《独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语。
3、复习生字。
二、指导书写(13分)
马:注意第二笔的写法,注意新笔画横折折勾的写法。
鸟:注意字的结构,上窄下宽,注意小鸟“眼睛”的“点”。
虫: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三、完成书后活动与练习题“连一连,涂一涂”。(19分)
1、先观察,看看每个图形上的字都读做什么。
2、用笔连一连,把连成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样的图形正好组成一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3、用 彩色笔涂一涂。
四、作业(1分)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马 牛 羊 鸟 鱼 虫
⑴ 感悟:
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板书:不独)
⑵ 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引导学生理解“独”是表面的独,而作者的内心并不孤独。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板书:表面、内心)
⑶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三、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qing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qing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板书:悟诗情)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四、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qing,有修养的小诗人。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的结束: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独坐敬亭山》教案14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并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隐藏在诗中诗人那份孤寂,落寞的情感。
教学准备: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诗人李白的画像,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进行介绍。
2、李白的诗歌读起来让人觉得特别的精神振奋,他是一位豪放派诗人。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再去领略诗人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初读
1、抓住诗题,学习生字亭(tíng),了解敬亭山。
2、诗题是什么意思?多读几遍,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从“独”字中看到了什么?(李白是自己一个人在敬亭山,李白此刻的心情应该很孤独。)
3、 如果你此刻也跟李白一样独坐敬亭山,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4、李白独坐敬亭山,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5、相看两不厌,是什么意思?此时李白把敬亭山看成了什么?(个性朗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可以带着对朋友的那份坦诚,对亲人的那份温暖,对爱人的那份炙热。)
6、李白会对敬亭山说些什么?而敬亭山又会对李白说些什么呢?
7、把李白和敬亭山之间想说的话浓缩进这五个字,那就是:相看两不厌。
三、再读
1、李白独坐敬亭山,和敬亭山相看两不厌,除了敬亭山,他还看到了些什么呢?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在这两句诗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字,哪个词中感受到的?
3、天空原本都是鸟儿,诗人也许正享受着鸟儿的悦耳叫声,也想来高歌一曲。可是鸟儿们却离开了诗人,都往高处飞走了。天上的云朵变幻无穷,诗人也许正想吟诗一首,可是云朵也离开诗人飘走了。原本热闹喧哗的敬亭山突然之间就安静了不少。
4、(众鸟最终飞尽,孤云也独去了,在这飞和去之后剩下了一片宁静。)根据联想,个性朗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四、升华
1、介绍诗歌背景。(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李白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2、众鸟飞尽,孤云亦独去,李白独坐敬亭山,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3、再读诗题。你看到了些什么?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4、所以李白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既然李白把敬亭山看成了对他不离不弃的人,那你觉得敬亭山又会对此刻的李白说些什么呢?
6、请你们闭上眼睛,现在你可以是李白,也可以是敬亭山,你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还可以学着古人摇头晃脑,让我们一起来吟一吟这首古诗。(配乐背诵)
《独坐敬亭山》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独坐、敬亭山、烟渚、日暮、野旷、渔灯、风簇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我国古诗的感情。
思想教育:
培养热爱我国古诗的感情。
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诗人的资料、古诗的有关图片、插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这三首诗想像奇特,你们一定会喜欢。(板书课题:古
诗三首)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学生说)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这些就是《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范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这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小编也希望大家能多关注本站,以便后续更快捷地在站内搜索到需要的内容。
本文由用户:qingfan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23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