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谷子》优秀教案汇总 《一粒谷子》一等奖教学设计合集

一粒谷子教案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培养他们对农业和食物生产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学习谷子的种植和生长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种植技术以及农民的辛勤劳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对农业劳动的尊重。以下是《一粒谷子》优秀教案汇总和《一粒谷子》一等奖教学设计合集,可供大家参考。

《一粒谷子》优秀教案汇总 《一粒谷子》一等奖教学设计合集

《一粒谷子》优秀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分享就是将自己喜欢的东西或快乐的事情与小伙伴共享。

2、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提前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如一个玩具或一本图书等布置一个“我喜欢的??”

2、《一粒谷子》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收集幼儿与同伴分享的照片做成PPT。

3、幼儿学习资源。

4、一袋谷子。

活动过程:

1、参观“我喜欢的??”展示台,问幼儿:自己最喜欢的东

西是什么?为什么?

2、出示一袋谷子。提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谷子)。这是小鸡的谷子,小鸡要用它做什么呢?我们先来听一下故事吧。

3、师结合挂图讲故事,故事结束后提问:

(1)、小鸡贝贝在院子里找到一粒谷子时,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贝贝的同伴吃到谷子时心情是怎么样的啊?贝贝的心情怎么样?

(3)我们该向小鸡贝贝学习什么?

师小结:小鸡贝贝有好东西时总是愿意与同伴分享,分享就是有了好吃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吃,有好玩的东西和别人一起玩。分享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4、“我会分享”实践活动。

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物品,分享自己的玩具和图书。小朋友,在分享的时候我们要有礼貌,爱惜别人的东西。玩完了及时归还。

5、播放PPT,一起欣赏小朋友分享的情景,感受分享的快乐。

活动延伸:阅读幼儿学习资源,并鼓励幼儿在家里将自己的物品也能够和家人及邻居的小朋友进行分享。

《一粒谷子》优秀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地参观,感受丰收田野的美景,体验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2、知道秋天是粮食成熟的季节,初步认识水稻、番薯等农作物。

    活动准备:

    1、联系好参观场所:种有水稻、番薯的田野。

    2、让幼儿做好外出郊游的准备。

    3、锄头一把。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来到参观现场,交代参观的内容与要求。

    二、引导幼儿参观稻田。 启发提问:

    1、远看这一片稻田是怎么样的?风吹来的时候,稻田里的稻子像什么?

    2、近看每一棵水稻上面都长着什么?(学习词:稻穗)稻穗为什么是下垂的?它好象在做什么?

    3、请小朋友轻轻摘下一粒谷子,轻轻咬开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教师小结:水稻是我们这里的主要粮食,它喜欢住在水田里,每年秋天是水稻收获的季节,水稻的稻穗上都是谷子,谷子可以加工成米,然后就可以煮成米饭了。

    三、引导幼儿参观番薯地并启发提问:

    1、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一块什么地吗?

    2、请你找一找,番薯宝宝藏在哪里呀?

    3、教师小心地用锄头挖出番薯,并让幼儿说说番薯的皮是什么颜色的?它长得像什么/

    4、引导幼儿观察番薯藤。

 (1)这些番薯藤像什么?它的叶子又像什么?

   (2)启发幼儿用番薯藤做小挂饰。教师讲解示范:将番薯藤一节一节地折断,留一边番薯誊表皮连住即成,看上去像一串串珠子。

    教师小结:番薯也是粮食作物,它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番薯的味道吃起来有点甜。

    四、带幼儿整队回幼儿园,结束活动。

《一粒谷子》优秀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知道分享的含义。

2.技能目标: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感受小鸡贝贝分享时的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分享。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装有谷子的大纸箱、《一粒谷子》教学挂图、收集幼儿在家中以及幼儿园和同伴分享的照片做成课件、《分享真快乐》音乐。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知道分享的含义,体会分享带来的快乐。

2.活动难点: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悬念导入,吸引幼儿兴趣

教师拿出装有谷子的大纸箱,请个别幼儿伸进去去摸一摸,其他幼儿猜一猜。

师:这是小鸡贝贝最喜爱的东西。我们来听一听,它用这袋谷子都干了些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知道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1)小鸡贝贝在院子里找到一粒谷子时,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贝贝的同伴吃到谷子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贝贝的心情怎么样?

(3)我们该向小鸡贝贝学什么?

小结:小鸡贝贝有好东西总是愿意与同伴分享,分享就是有了好吃的和别人一起吃,有好玩的东西和别人一起玩。分享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2.“我会分享”实践活动

(1)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物品,分享自己的玩具、图书。

(2)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分享中学说礼貌的语言,如请、谢谢等,分享中要爱护别人的图书玩具,玩完了,及时还。

3.观看课件,交流分享的快乐

(1)教师播放课件,请照片中对应的小朋友自己上前来说一说当时的情景。过程中,教师给予表扬。

(2)在交流后,教师进行小结。

(三)结束部分

欣赏音乐《分享真快乐》。

在小朋友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播放课件,让幼儿观看,同时给他们交流的自由空间。

五、活动延伸

1.在班级中,建立“分享角”,请幼儿平时分享自己喜爱的物品。

2.将一些分享主题的绘本,放置在阅读区,供幼儿阅读。

附:故事《一粒谷子》

有一天,小鸡贝贝在院子里找到一粒谷子。贝贝平日里非常大方,朋友也很多,从来不一个人吃东西,有东西总是分给朋友们一起吃。他瞧瞧找到的这一粒谷子,不由得犹豫起来:谷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人吃,怎么办?

鸡妈妈知道了,就告诉他说:“你把这粒谷子种在地里,到秋天再来吧!”

秋天到了,贝贝来到埋下谷子的地方,只见长长的一株谷子成熟了,结的谷粒真多呀!他赶快把谷粒收下来!

贝贝把丰收的消息告诉了朋友们,请大家到他家里来做客。朋友们看到桌子上摆着一盘金灿灿的谷粒,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

《一粒谷子》优秀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农具。

2.通过开展调查、访谈等,了解常见农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常见农具的图片。学生准备:上网搜索常见农具的名称、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展示各种常见农具。

2、分组讨论,说说认识哪些农具。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各种农具?(外形方面、用途方面、使用方法))

3、结合实际,认识农村常见的农业用具。

(1)农具的类型:耕作农具、排灌农具、运输农具、农副产品加工农具、收获农具

耕作农具:主要有锄头、铁楸、耙、犁等。40年代海口地区曾引少量改良木犁。80年代又把犁声改成轻便耐用的钢管。排灌农具:手摇式木式水车、脚踏式竹轮水车。

运输农具:解放前除主要靠人力挑外,还使用单轮式木式手推车,木轮牛车。解放后,出现脚轮手推车、脚轮牛车。

农副产品加工农具:解放前,主要有脚踏式简易稻谷脱粒机、打

禾桶、石磨、土法榨油坊、土法榨糖坊。解放后,主要是机械碾米。收获农具:解放前,传统收获农具主要有镰刀、禾桶、脚踏打谷机、谷筛、谷耙、簸箕等。这些效率低。60年代后,收获机械逐步推广,这些农具逐渐被淘汰了。

(2)用途

锄头:用于旱地作物生长期间松土、除草、间苗。

铁楸:用于菜园及小块田地的挖地翻土。

耙:有钉齿耙和圆盘耙。用于碎土、平地和消灭杂草的整地工具。木犁:耕地的农具。用畜力、人力或机械牵引。因主部件为木材,故称木犁或土犁,以别于后来的铁制双烨犁。

水车:利用带刮板的链条(带)系汲筒的水轮,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的一种提水工具。通常由人力、水力、畜力、风力或电力带动旋转。

木轮手推车:用于农村窄道上运输的人力车。

手扶拖拉机:用于耕地或者运输。

打谷机:打谷子用的农具。

石舀:用石凿成的舂米谷等物的农具。

舂米杵:舂米杵在一米左右。两头粗中间把手处较细,每个重约三公斤。把东西放在石舀或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压米粉的动作叫舂。是黎族人特有的一中劳动方式。

石磨:石制的磨干粉、水糊的工具。下盘固定,上盘旋转,上盘的圆筒添原料,下盘的周围出干粉、水糊。

镰刀:用于收割麦、稻等谷物和豆类。

风车:吹去稻谷麦类粮食的草屑瘪粒等杂质的工具。上方朝一边的出口出杂质。(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业网:中班语言一粒谷子教案)下边方朝下的出口出粮食。

簸箕:净粮工具。

竹筛:净粮工具。也可用于晾晒。还有连枷等

二、活动过程

1、出示访谈记录样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访谈的要素确定:☆访谈的目的☆访谈的对象☆访谈的时间☆访谈的地点☆访谈的内容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定访谈记录表。

(1)、根据访谈要素,确定本组访谈记录表的内容并作组内分工安排。

·(2)分工合作,确定本组访谈对象与访谈内容,制定小组访谈记录表。

·(3)初步掌握访谈法,使得学生对探究方法的学习有自己的感悟与内化。

·(4)体验访谈记录表的制作,进一步了解访谈记录表的要素。

3、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的农具都有哪些用途?

4、巩固所学的探究方法,对访谈法有更深的理解。组内

合作,讨论课后探究时间与分工。

如:列出采访问题单;明确采访时的分工(提问、记录、画画)

三、总结延伸

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对访谈法进行小结。布置课后活动任务,问学生:如果写不出农具名字,能用什么方式来记录?

2、看看真正的农具,如果有机会可以用一下这些农具。附:

访谈记录表

拌桶,以前巴山农村必备的传统农具,也是收割稻谷的专用工具。过去,巴山人把收割水稻叫搭谷子,也叫打谷子。在没有打谷机等脱粒机械的时代,都是用拌桶来搭谷子。

(拌桶)

拌桶的外形为正方形,由厚约5厘米的四块木板,采用榫卯结构组合而成。桶高约80厘米,上边长约180厘米,下边长约160厘米,上大下小呈斗状。四角上方各留有一个20厘米左右的榫头,如长出的四只耳朵,作为在田里使用时移动的把手。收获成熟的稻谷时,人们把拌桶搬进稻田里,用一床张开的遮阳(即竹编的大晒席),从里面将其中三方围起来,以挡住搭谷时四处乱飞的谷粒,未围的一方则用来搭谷。

用拌桶搭谷的具体方法是:参加搭谷的人,一部分负责割稻穗,即用镰刀将稻谷拦腰割下来,以双手可握为一把,平放在谷桩上;另一部分则按两人一组,专门负责搭谷,一架拌桶一般只要两组。每组的人同时用各自的双手拿起一把稻穗,先拎过头顶,再用力地在未围遮阳那方的内壁上轮流拍打,发出“乒乓砰砰”的搭谷声。为确保脱粒干净,搭时还要边抖边翻稻穗。经过几番拍打,谷粒便落入了拌桶里面。

上面这些都是有关于《一粒谷子》优秀教案汇总的优质内容,希望它们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书写灵感上的启发。如果喜欢小编这期分享的内容,也请多关注本站。

本文由用户:qingfan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23209.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