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领域的创新是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如何在课堂上实现科学教育的创新呢?本文将介绍一种创新科学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创新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浓度和水之间的关系,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教师:红色的饱和糖水、透明水。
幼儿:抹布人块
第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份)
第二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份)、
糖(每组份)勺子(每人个)
第三次操作:红色的饱和糖水(每组份)
糖(每组份)勺子(每人个)普通的红色水、透明的水(每人份)
活动过程:
教师表演魔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导入,幼儿猜测。
教师:今天谢老师要给小朋友表演个魔术,请你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2、教师实验。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慢慢的将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能不能变成两层?
二、幼儿尝试探索实验。
1、试试。
教师: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神奇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2、讨论:
教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
教师:为什么你们没有成功呢?(想想,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三、出示神秘的添加物“糖”,幼儿再次进行探索。
1、出示糖。
教师:因为老师的水里加了种的东西,而你们的水里没有,是什么呢?(糖)
教师:老师的水里加了糖,可是你们看到糖了吗?糖去哪了?
总结:糖都溶解在了水里,所以我们看不见。
2、幼儿进行探索实验。
教师:这次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材料再来试试吧!
3、讨论。
教师:孩子们,这次你成功了吗?
@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方法)
@没有成功。为什么加了糖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讨论)
总结:放很多很多的糖。
四、出示红色的饱和糖水。幼儿进行探索。
1、出示饱和的红色水,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老师的放了很多很多的糖的红色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老师的水很粘稠。
2、幼儿实验。
教师:让我们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放很多很多的糖,水变得粘稠的时候再来试试吧!
3、讨论。
(1)教师:这次成功了吗?
(2)教师:为什么加了糖红色的水会沉下去呢?(幼儿讨论)
小结: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溶解在水里,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红色的水里放了糖能变成两层。如果放入盐会发生什么呢?如果在透明的水里放入糖又会发生什么呢?回家和爸爸妈妈起试试吧!最后,自己把桌子收拾干净。
创新科学教案2
【教学理念】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
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课题)。
2.以前听说过“纳米技术”吗?你了解纳米技术吗?是怎么了解到的?
预设:我通过预习课文了解到“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小小物质新奇特性的一门学问。
预设:我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的。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检查课文朗读。
出示课文中的科技术语和句子。先组内相互听读纠正,然后全班交流。
词语:除臭技术 纳米缓释技术 长度单位 纳米涂层 碳纳米管 纳米吸波材料 探测雷达波。
句子: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新学问。
2.自由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自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三、研读课文,筛选信息。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要突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筛选信息。要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寻信息点,学会提取和概括,力求准确、全面。把相关信息制作成读书卡。]
1.教师导学,展示读书卡的制作要求:卡片体例要一致;出处时间要清楚;规格大小要适当;抄写剪贴可灵活。
2.根据下列提示,学生筛选信息,制作读书卡。
A、什么是纳米?
B、什么是纳米技术?
C、什么是纳米机器人?
D、纳米神奇在哪些方面?
E、纳米技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前景如何?
3.展示读书卡。
4.师小结。本文的信息量相当大,有的是明示信息,有的是隐含信息。明示信息容易筛选,隐含信息则有一定难度,但仍能从课文内容看出纳米是神奇的,即:纳米本身的微小,纳米技术本身微观和精确,纳米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
四、借助网络,想象探究。
[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外,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讨论交流。老师要积极给予评价,提醒学生想象与科学依据相符,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纳米的阅读材料。文中纳米技术应用创造的奇迹都是科技工作者大胆想象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纳米时代的产品。
①提示,课文中说隐形战机利用纳米吸波材料把探测雷达波吸掉,使雷达根本看不见它。想象一下,利用纳米吸波材料还会带来哪些变化?
②讨论交流,学生互评。
2.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①教师导学:资料的积累和使用一般有这样的过程,收集筛选贮存编序提取。
②展示收集的信息。(用我了解到,我查到了的句式说话。)
3.拟定课题,筛选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筛选相关信息)
参考课题:
A、纳米技术的前景。
B、纳米产品奇妙的特点。
C、纳米技术发展的报道。
参考资料: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物。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
②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纳米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简评:想象是科学探索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没有想象就没有突破和创造。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引导学生想象纳米的神奇,并且结合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大胆合理的描述了纳米时代的前景。网络资源能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能开拓学生视野,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语文课的外延,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创新科学教案3
一、 本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内容,该实验直观、形象、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得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空气占据了空间。
学生通过实验会发现用同样大的力量分别压缩和拉抻空气和水,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扩张,而水占据空间的多少不会发生变化。从而让学生明白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 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一 通过吸管, 将密封瓶中的半瓶水挤出来
实验二 杯子入水, 杯底纸巾不湿。 这是两个空气占据空间的典型实验,无可厚非。但是,空气毕竟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摸不到的物质,所以学生无论是做起来还是看起来都感到比较抽象。 实验三 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用两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活塞,分别能观察到: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小或拉大,而水的体积不会发生变化。 这也是一个经典的实验, 但根据空气的特征, 教师演示起来, 以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 看起来仍然是不那么分明。同样产生一种抽象感和不切实感。
三、实验创新与演示
(一)空气占据空间
1、实验创新
空气占据空间试验时,我将课本上的试验一和试验二改为 “会移动的乒乓球” 将乒乓球放在装水的水槽中,分别用带完整盖的去底塑料瓶和盖上钻了小孔的去底塑料瓶套在乒乓球上,由于空间占据空间的原理,实验中的乒乓球会处于不同位置,很轻松就找到了这里面的秘密就是:空气占据空间。并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实验“能否使乒乓球听从我们使唤,让它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通过“让乒乓球反复的听我们的使唤”这个游戏自己亲手将塑料袋的空气赶到塑料瓶,再让塑料瓶的空气回到塑料袋中,让学生更有乐趣,能自主创新地直观的感受空气的存在, 感受空气占据空间。
2、实验器材:
一个装了水的水槽、一个乒乓球、两个去底塑料瓶(其中一个盖是完整的,一个盖上钻了小孔)、塑料袋。
3、实验过程:
(1)往装有水的水槽里放入乒乓球,让学生猜一猜“如果用去底的塑料瓶罩在乒乓球的上方,然后竖直的压入水底,乒乓球会在水的什么位置?”然后由学生动手实验。由于发给学生的瓶盖有两种,学生实验后的答案也有两种:水底和水面上。学生会很好奇的去寻找为什么不同,瓶盖完整的空气在瓶里占据了空间,水出去,乒乓球下沉;瓶盖有孔的空气出来了,乒乓球仍然在水面上。
(2)设疑“能不能让乒乓球听我们的使唤,想让它在哪里就在哪
里”,学生动手实验,瓶盖完整的`,先将塑料瓶竖直的压入水底,乒乓球在水底;再松开瓶盖随即盖紧,乒乓球在水中;然后完全打开瓶盖,乒乓球浮出水面。瓶盖有孔的先用手捂住孔,将塑料瓶竖直的压入水底,空气占据空间,乒乓球在水底;再松开捂住的小孔随即捂紧,乒乓球在水中;然后完全松开,乒乓球浮出水面。很明显乒乓球能听我们使唤的秘密就是:空气占据空间。
(3)设疑“能不能让乒乓球反复的听我们的使唤?”这时分发实验材料塑料袋。教材上有用塑料袋兜满空气的实验,学生能从中受到启发,用兜满空气的塑料袋捂住瓶盖打开的塑料瓶口,用手把塑料袋里的空气慢慢压入塑料瓶里,空气要占据空间,赶走了瓶里的水,乒乓球由水面到水中,最后沉入水底;再慢慢的松手,塑料瓶里的空气慢慢的回到塑料袋里,空气腾出了空间,水慢慢的回来,将乒乓球慢慢的浮出水面,乒乓球由水底到水中,再浮出水面。学生真切的感受受的空气占据空间,巩固强化认识。
(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实验创新
在操作实验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时,用一个注射器抽进带有乳白色烟雾的空气,另一个则抽进染上颜色的水。这样,学生就会观察和感觉得更仔细、具体、形象些。
2、实验器材:
两个注射器、两个集气瓶、一只水彩笔芯、一个打火机、一支香烟。
3、实验过程
(1)用一个集气瓶装入水,将水彩笔芯放入水中,调制一瓶带颜色的水。用打水机点燃香烟,收集带白色烟雾的空气。
(2) 用一只注射器抽进10毫升的有色水 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力将活塞往下压,水的体积没有变化,再用力将活塞向上拉,体积还是没有变化。
(3)用一只注射器抽进10毫升白色烟雾的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将活塞往下压,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小。再用同样大小的力将活塞向上拉,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拉大。 可见,空气占据空间,体积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四、实验效果
1、在第一个创新设计实验中, “会移动的乒乓球”不仅直观,操作简单,而且通过球位置的变化让学生切身体会了空气占据空间,使实验具有趣味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实验原型中,在水里添加色彩,在空气中注入烟雾,使实验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亮丽、有趣。因为八、九岁的孩子毕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正贴近他们的心理,为其所喜闻乐见,继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五、自我评价
我设计的这堂实验创新课,很切实,也比较新颖。首先表现在尊重教材,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引领学生学习得更扎实,
对知识掌握得更深刻。其次体现在遵循学生心理特征,八、九岁的孩子喜欢色彩鲜艳,喜欢具体形象生动。在实验活动中,学生就像在欣赏、操作魔术一样,既理解了知识,又培养了兴趣。
创新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目测法、重叠法比较大小不同两个物体的大小。
2、能初步比较出生活中简单常见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参与观察探索。
活动准备:
1、ppt
活动指导:
1、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导入
指导语: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只熊宝宝,我们先看看是哪两只熊宝宝吧。一只大熊一只小熊,哪一只是大熊?哪一只是小熊呢?
2、实际操作,学习常见的比较方法
(1)出示图一:一天两只小熊起床了。它们需要刷牙,我们通过重叠比较发现一只牙刷大,一只牙刷小。那我们应该怎么分给两只小熊呢?
(2)出示图二:他们刷完牙之后想要坐车出去玩。这两两辆车有什么区别呢?
(3)出示图三:两只熊宝宝出门以后想去玩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球有什么不一样呢?
(4)时间不早了,两只熊宝宝的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它们找到了蜂蜜。我们一起比一比这两罐蜂蜜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那我们应该把小的蜂蜜送给大猫还是小猫呢?
3、通过巩固练习,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
指导语:小朋友们都很棒,学会了比大小,现在老师要来考一考小朋友们,看看你们都学会又快又正确的分辨事物的大小了吗?
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大”和“小”。
创新科学教案5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六年级上册《神奇的小电动机》
二、参加教师所在单位 珙县珙泉中心校
梁红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地位与作用
《神奇的小电动机》这一实验课题,选自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五节。他是在学习了电磁力的基础上,进而研究能量的转化。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该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它让学生从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探究得出结论。同时也为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用一只倒扣的杯子和两根橡皮筋作固定装置,将转子安放在铁丝支架和“v”形电线架上,连接电池开关,使转子转动起来。并通过改变电磁铁的远近和电流的大小来改变转速;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电极来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实验的不足之处:
A、装置图虽简单,但难操作。倒“v”字线头与铁丝支架高度仅靠两根橡皮筋难统一高度,从而导致转子转不起来或转动过程中掉落下来。
B、由于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手持磁铁,易造成遮挡,阻碍了学生对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的观察,不易达到实验目的。C、实验成功率低,很多教师都不易将实验成功演示。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A、改进固定支架,使转子无论怎样都不会掉落。B、增加了一个固定磁铁的支架,让学生便于观察。
C、增加一条有色毛线,更利于学生通过毛线的转动情况,得知转子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快慢。
D、能更好与初中物理实验中的电机部分相衔接。
4、实验器材
转子、电池组、导线、开关、彩线、电板、磁铁、小电动机模型
5、实验原理
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6、实验过程 A、安转支架和电路 B、安放转子
C、让小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D、改变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
7、实验效果
成功率高,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效果好。
8、自我评价
通过对实验器材和组装的创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兴趣很浓,提高了可视度和实验的成功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其实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学无止境,还希望向各位专家和同仁学习。
创新科学教案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讲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过程、发展和完善等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的探究,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养成历史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
【难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播放伊丽莎白二世出席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视频,并提出问题,现代社会的英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有女王呢?带着问题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权利法案》
1.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
(1)展示《13世纪的斗争》和《17世纪的斗争》两组图片,并提出问题:13世纪贵族为限制王权做出的努力,为英国留下了什么历史传统?17世纪的斗争取得了哪些成果?
(2)展示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史料。提问:政治和经济方面有哪些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有以下三个方面: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
出示《权利法案》中具体的法律条文。
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权利法案》主要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权利法案》的影响是什么?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
通过多媒体出示有关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发展的图文史料,从形成过程、组织原则、与议会的关系三个方面对史料进行分析解读。
内阁最初作为国王顾问,随着国王渐渐退出,由内阁大臣主持,开始独立掌握行政权;19世纪中期,两党制发展,多数党领袖组阁。
组织原则:集体负责,共进退;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2.君主立宪制的’进一步完善
出示英国人民要求议会改革的图文资料。提出问题:工业革命开始后,这种选票分配有何弊端?如何解决,有何影响?
按照地域分配选票的方式不能适应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对选票和议员席位的渴求。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中外史学家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论述,并结合刚才所学的《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讨论八分钟时间,合作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有哪些?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思考讨论并分组作答,最后总结出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君主立宪制核心是责任内阁制;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扮演仪式性角色;政府首脑是首相,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对议会负责;君主立宪制基础是代议制民主。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当今世界上除英国以外,还有哪些国家也实行君主立宪制,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交流。
创新科学教案7
一、活动目标
发现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与人们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利用材料制作弹性玩具。
三、活动准备
细铁丝、画纸、圆柱体、橡皮泥若干。皮筋、皮球、气球、拉力器等。
四、活动过程
1 、出示“会跳的小狗”引起兴趣,了解物体的弹性
我们教室里来了两只小狗“汪汪汪”小狗可开心了,你们看,它们跳得多开心呀!我们欢迎欢迎两只小狗,不过两只小狗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个问题,想听听是什么问题吗?
(汪汪,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跳起来的吗?)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听,小狗是怎样回答的,好吗?(你们听好了)
“小朋友真聪明,在我们的身体下有弹簧,潘老师用力把我压下去,下面的弹簧变短了,我就沉下去了,潘老师一松手呀,我们就跳起来,弹簧呢也就恢复原样了。”
教师小结:听明白小狗的`话了吗?噢,原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松开力时,又恢复原状,这就叫物体的弹性。
2 、提供各种材料,让小朋友感知发现弹性。
两只会跳的小狗还给我们带来好多好玩的物品,等一下请小朋友去玩一玩,看看这些好玩的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拉拉皮筋会变长,一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压皮球,皮球会扁,松手又鼓起来了。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它们有什么变化?
3 、弹性的作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弹性物体有好多好多,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有弹性吗?
自行车打气,座垫装弹簧,是为了减少振动,夹子、理发推子有弹簧是为了方便使用,沙发、床用海棉和弹簧是为了坐躺时更舒服,水龙头开关里有皮垫子是为了防止漏水,弹簧秤用来测量物体的轻重……。
4 、小制作“会跳的小人”
师:今天“会跳的小狗”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有弹性的物品,为了谢谢他们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会跳的小人”送给他们好吗?
出示示意图
老师带来了制作“会跳的小人”的示意图,请小朋友看看,你们能看明白吗?谁能告诉我第一幅图示是什么意思?第二幅呢?
老师讲解后幼儿操作。
5 、结束:让我们一起来和会跳的小狗跳舞吧。
创新科学教案8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
2、理解-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3、运用实例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提高公民参与-决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
★教学难点
-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建议多引入-决策的具体材料、数据、实例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政府的决策往往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通过-选举,选出代表人-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各项决策能够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我国-形式的日益丰富,还有更多的机会、渠道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本节将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9页漫画,并思考讨论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第二种观点充分发扬了-,倾听群众意见,公民能够参与决策过程,这样形成的决策集中民智、反映-,体现人民根本利益,是科学合理的。第一种观点恰好相反,是不可取的。
作为决策者应该让公民充分参与决策过程,以了解民情,反映-,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目前,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渠道很多,如电话、信函、网络、新闻媒体等,都可以用来参与决策。下面我们就学习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问题。
一、参与-决策的方式
1、间接参与决策
通过-选举,选出代表人-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它要求选出的决策者必须代表-、反映民情、体现人民利益。
2、直接参与决策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是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通过社情-反映制度参与-决策。
社情-反映制度,就是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0页,并思考讨论这种方式依据、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为什么建立社情-反映制度?因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因此,决策机关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的过程,也是公民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决策反映-。
方式: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决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0页,并思考讨论这种方式依据、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决策机关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专家意见,集中学者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决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0页,并思考讨论这种方式依据、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就是,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原因: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决策的知情权,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是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0-21页,并说明这种方式的依据、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思考讨论2002年铁路价格听证会材料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这是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听证。在听证会上,公民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决策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修正、完善。听证于民的目的,就是为了决策利民。
2002年我国首次价格听证会参与者,主要来自国家计委、铁道部、消费者、专家学者、-代表等几个方面。各方在春运、署运及主要节假日列车票价是否上调,如何上调问题上存在差异。票价适当上调,对于缓解客运压力,引到居民消费等有积极作用,也符合价值规律,但不可一刀切,对老少边穷地区和打工农民的利益应有所考虑。同时,票价提高,更应该提高客运服务质量。作为决策者,应该全面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利益要求,作出科学合理的票价调整决策。
二、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意义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2页,结合上面学习的内容,说明公民直接参与-决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对决策者: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了解民情,反映-,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片面性。
2、对公民: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2页课堂探究,讨论如果你来组织这一听证会,应该邀请哪些人参加?如何设置会议程序?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略)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和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决策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
(四)实例探究
[例1]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主要前提是()
a.召开信息发布会b.调查研究,拓宽-反映渠道
c.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d.决策者的决策能力
答案:b
[例2]下列对政府决策的理解正确地是()
a.是政府的事情,与一般群众无关b.要从国家利益而不是群众利益考虑
c.要考虑各方面利益,反映人-愿d.由专家学者论证决策即可
答案:c
[例3]实施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的依据是,公民有对涉及公众利益决策的()
a.知情权b.决策权c.监督权d.表决权
答案:a
[例4]下列对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意义理解正确地是:(1)有利于把人民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2)有利于充分发扬-,反映-(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和贯彻执行(4)有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j.(1)(2)(3)b.(2)(3)(4)c.(1)(2)(4)d.(1)(2)(3)(4)
答案d
★课余作业
比较-决策的不同方式
创新科学教案9
一、如何创新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晨会的内容要融合知识性、思想性.要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又不失多样性.要突破学习、纪律、卫生、安全等班会老四件,细心寻找紧贴生活,紧扣时代,发现“学生渴望听,老师必须讲”的主题,让学生听着舒服,做着进步.
1、拟题要与国家、社会、学校、班级的实际相连,体现时代性、现实性.
现在中学生思想活跃,他们厌倦“一心只读圣贤书”,迫切需要拓宽各方面的视野,了解时代的需要.
我们开设过不少此类主题班会:①法律知识讲座.用法律约束我们的行为,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益;②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紧急疏散演练、简单而又必不可少的急救方法让很多学生面对灾难时不再恐慌,拥有自救的办法;③开发海洋,科学起航.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故乡,也是资源的宝库.国家的强盛与海洋的发展密不可分,南海和钓鱼岛主权争端告诫我们,为了保护海洋权益,就要拥有主权.6月3日,“蛟龙”号出征,5次刷新下潜记录,达7062米.9月25日,“辽宁号”正式入列.中国的海洋事业正面临巨大的机遇,以此来激发全体同学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2、结合德育工作计划拟题
德育课程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作为德育课程重要形式之一的班会、晨会的开展在实现德育过程中的意义非同一般.
所以,每学期开始,政教处将会安排一学期每周的主题班会计划,各年级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适当调整.以下摘录部分高三年级的班会计划:
第一周:超越自我,无悔高三;
第二周:习惯决定人生,细节决定成败
第五周:青春因拼搏而精彩
第八周:难在坚持,贵在坚持
第十周: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学生
第十一周:凝心聚力高效复习
第十四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十六周:“拼爹”现象之我见
第十九周:让青春精彩飞扬
3、根据教学要求拟题
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中的要求.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全面铺开,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教师可根据学科不同的要求,拟定主题,配合课堂教学举办一些增知、培优、补弱的班会活动.如知识竞赛、接龙游戏、小组辩论、一站到底(各学科知识比拼)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切合学生心理特点,针对学生心理倾向拟题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人的各种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呈现出来.今天的中学校园里,泛滥的“早恋”心理;扭曲的“好胜”心理;膨胀的“利己欲、高消费”心理;过激的“逆反”心理;敏感的“自卑”心理等等,时刻提醒我们教师,别忽视不良的心理倾向.
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引领他们走到积极向上的道路上去,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了班会、晨会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针对部分学生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和举动,我曾开过这样一个心育式主题班会《我与责任共成长》.为了让每个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和部分同学准备了这个主题:⑴诉说“苦恼”,小品串烧的形式,“丢失的井盖”让你受伤严重、“飞溅的泥水”让你满身污泥、“乱停放的车辆”让你寸步难行等;⑵享受“感动”,视频播放,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最美公交车司机.一次在行车途中黄志全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关闭,确保了车和乘客、路人的安全.最后,他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黄志全,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对别人的负责,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看了这个简短的视频,每个学生都热泪盈眶,享受着这份责任带给我们的安全感,享受着这份沉甸甸的感动.⑶责任就是义务,如何担当责任,学生交流讨论.对生命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对社会的尊重、最后现阶段对学习的尊重.
二、如何优化活动形式
班会、晨会的活动形式不能单一,要体现多样化、参与性、趣味性.
常见的主题班会、晨会的组织形式:
⑴严肃的有讲座式、报告式.如法律知识讲座、防震减灾知识讲座、高三百日冲刺专题报告等.
⑵开放的有讨论式、辩论式.如高效复习之我见、“网络的利与弊” 辩论会等.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应该开展多样的班会、晨会组织形式.借助于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将班会内容具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感官刺激,给学生留下直观且深刻的印象.
遗憾的是教育过程包括思想教育,更多的是我们老师预设好的,难以触及学生的灵魂.
班会、晨会的创新组织形式,首先要求班主任老师要敢于探索,敢于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突破形式和内容限制,突破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的限制.大致有以下几点:
1、班会、晨会的主导不完全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可以是参与者之一.
2、班会、晨会不一定要在每周和每天的固定时间,也不一定需要一节课,有时可能五分钟就够.
3、班会、晨会的地点也不必都在教室,那会让学生感到压抑,可以尝试操场、草坪、宿舍等任何一个地方.
4、班会人物除了班主任和全体学生,也可邀请任课教师、家长代表、年级组领导、学校领导、已毕业的优秀学哥学姐等.
5、班会、晨会的语言要尽量减少严肃、严厉和命令式的语气,看那华中大的根叔就把学生迷得如痴如醉,这难道不是生活化、幽默化的语言产生的效果吗?
例如,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供电人:坚守梦想、输送光明》,文中有这样一段:
某一年国庆,串补停电检修,来了几位老专家和一群他们的学生,作为设备的检修人员,我参加了这个过程.他拿着一块比手掌小些,基本上就是塑料和金属的插件,告诉学生说,这东西要一千多美元,德国人卖给我们的时候,是按上面的线槽来的,一条就是一百美元,因为我们造不出来,所以只好买.
然后,他问那些学生,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
有人说,知识就是金钱!然后响起了或轻松或羡慕的笑声.
那位老师说,你们应该想到耻辱.因为我们这些搞电力技术的人没办法,德国人才能这样放肆地敲诈.
全场鸦雀无声.
这句话,我记了很多年;这句话,我会记一辈子.
每每读至此,感触很深,对照我们自己的教育,从中悟到:班会、晨会的形式不要拘泥,教育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善于发现教育的时机,才能更好的体现教育的效果.
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在班会、晨会主题的选择确定上进行创新,还要在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用活动单导学模式做支撑,内容上求精,形式上求新,安排上求活,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学到知识,成才的同时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创新科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唐末印刷业的发展情况,认识雕版印刷业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道火药的发明及其在军事上的最初运用。
知道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以及它的设计者李春;了解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等来体会雕版印刷的过程和火药的发明。并通过思考讨论认识雕版印刷、火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观察有关赵州桥的图像资料,了解赵州桥的基本设计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科技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对赵州桥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对火药作用的正确认识。
对赵州桥设计原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图像资料,图像资料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XX年9月25日21时,‘‘长征二号”f型火箭把“神州七号” 飞船发射上空。
“长征”系列火箭代表了我国现代火箭的水平,而火箭这个名词在中国古代就有,那古代的火箭与现代的火箭有何区别呢?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雕版印刷
观看视频,阅读课文40页,,思考下列问题
1、雕版印刷术是什么时间发明的?
2、雕版印刷术是受什么启发而发明的?
3、唐代的印刷中心在哪里?
4、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什么?
学生回答有关问题,教师强调《金刚经》画面精美,线条流畅,墨色均匀清晰,印刷技术已很纯熟。说明唐末印刷业已经比较发达了。
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雕版印刷术的三个步骤。
想象讨论:
你能想像一下雕版印刷术出现后会给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变化?
二、火药
观看图像资料,从课本中找出相应的答案。
1、从视频中可以知道火药的发明和什么有关系?第一本记载火药的书是何人所写?(要求学生简单了解火药的配方)
2、火药发明后主要应用在哪一方面?举例说明。
(教师补充介绍古代火箭的基本用法)
3、唐代火药用于军事的重要意义:火药应用于军事的巨大作用是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探究
唐末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代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
三、世界建筑史的奇迹——赵州桥
阅读教材,整理下列问题的答案。
1、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
2、是什么构造?
3、它的历史地位如何?
4、对世界建筑有什么贡献?
思考讨论:(结合视频)
赵州桥的设计巧妙在哪里
练一练(内容见课件)
归纳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雕版印刷、火药和赵州桥三个内容。
雕版印刷和火药的发明,是唐代人民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挥自己智慧的结果,他们的发明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赵州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课余探究:
古代桥梁主要有梁桥、拱桥和索桥三种(见每课一得)。请你找一找、画一画家乡的桥梁。
总之,创新科学教案是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由用户:学无止jin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2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