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观后感,能够深入思考并理解自己对作品的认知和感受,进而与他人分享交流。观后感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还可以提供给其他人参考,帮助他们了解和思考这部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仅供大家参考。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1
这部纪录片一共六集,具体包括《旗帜引领》《司法为民》《公平正义》《法正风清》《服务大局》《初心永续》这六部分。这部纪录片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点围绕人民法院百年发展历程,以革命法庭到人民法院的百作文吧年变革为叙事主线,通过现实横向对比和历史纵向梳理,充分展现了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述说了人民审判机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卓绝、奋勇向前、为民司法的百年历程。
观看了《红色法庭百年志》之后,作为一名政法干警,我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内核中,对法治的重视与生俱来。
01旗帜引领
坚持党的领导,以红色司法引领法治中国。在第一集《旗帜引领》中,我们看到,早在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党就意识到了司法公正对于巩固革命成果的重要性,无论是成立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设立革命法庭、促进农民运动深入开展,还是破除红色苏区内的封建迷信、有效根治黄赌毒、改善社会风气,始终以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坚定忠诚的政治信仰,对法治建设进行探索,最终孕育了严格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人民司法制度。
02司法为民
坚持为民情怀,以红色司法回应群众期盼。第二集《司法为民》用一个个生动真实的司法故事,全面展示了人民司法史中司法为民的时代探索。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翻山越岭到矛盾纠纷化解现场、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马锡五深入基层办事……无论是鸡毛蒜皮的琐碎事、还是焦头烂额的烦心事、亦或是水火关头的紧要事,人民法院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的行动指向,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03公平正义
坚持公正司法,以红色司法捍卫正义天平。第三集《公平正义》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无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刀下留人”案中对于死刑案件的严格把关,还是革命时期对于红军功臣犯罪分子的严惩不殆,继而到离我们最近的“百香果女孩”被害案凶手被执行死刑,每一起案件都充分体现出了人民法院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对于罪刑法定、证据裁判、宽严相济原则的坚守,这些影响深远的司法精神,早已深深融入红色司法制度的血脉和骨髓。
04法正风清
坚持刀刃向内,以红色司法锻造纯洁队伍。第四集《法正风清》以反腐败为主线,讲述了人民法院在反腐工作过程中的一系列强力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问题对党的执政基础破坏最大,杀伤力最大,是最容易颠覆政权的问题,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人民法院自革命之初就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严惩贪污腐败犯罪,办理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大案,比如刘青山、肖玉璧、张子善贪污腐败案等等,为中央反腐败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强力助力。
05服务大局
坚持大局为重,以红色司法助力民族复兴。第五集《服务大局》围绕司法审判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主题讲述了多个经典司法案例。“藤田茂案”发生在在冷战封锁背景下,为打破中日外交僵局,对于在押侵华日本战犯作出宽大处理的审判,被改造的日本战犯返回日本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事实,他们从战争法西斯分子变成和平使者;“绿孔雀案”则是回应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这一司法考题,以预防性审判的司法理念为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司法保护。百年沧桑,时代主题不断变化,司法审判机关也始终围绕中心大局工作,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路上,司法审判也将朝着法治中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06初心永续
坚持人民至上,以红色司法滋养初心使命。百年奋斗,百折不挠,塑造了一批又一批永怀初心、钢骨铁梁的中国共产党人,第六集《初心永续》讲述了一代代司法审判工作者以勇气诠释信仰的意涵,用无悔的人生点亮时代的光芒。他们是为民伸冤的七里坪革命法庭首任庭长张南一,是被未成年人被告人称作“法官妈妈”的尚秀云,是背着法徽走在田间地头的周淑琴,是勇于担当身体力行推进司法改革的邹碧华,是用超高专业水平办理世界前沿知产问题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肖海棠,是用生命守护司法公正的周春梅。
一百年是光阴的标尺,是奋斗的印记,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定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作为新时代的政法干警,必将站在新的起点上,传承先辈们的法治梦想,我将与众多干警一起,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奋勇前行,为我国法治建设书写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非凡篇章。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2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观看了《红色法庭百年志》第一集《旗帜引领》后,作为一名法官,我更加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内核中,对法治的重视与生俱来。
坚持党的领导,以红色司法引领法治中国。《旗帜引领》专题纪录片,以红色司法史为切入点,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穿越时空的艺术镜头,记录和展现了中国司法的进程,带我们一起追寻那段感天动地的红色司法足迹,回望法治中国在党的伟大旗帜引领下与时代同频共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承继了一代又一代法律人夙兴夜寐、艰苦奋斗的红色司法基因,展现了当代中国司法的制度自信和红色司法历史传统的文化自信。正如片中所言:红色的司法制度是首创,在中国大地上是首创,是以党的方针路线纲领政策,作为它的重要的依据,制定了宪法大纲,制定了法院的组织法,法院的审判条例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旗帜引领》帧帧感人,记录和保存下了许多中国司法发展的珍贵影像、历史瞬间,更有力地弘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观众直观地了解新中国司法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和不易,切身地感受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与积极探索,并能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矢志司法为民的本质特征,是一部优秀纪录片。
捍卫司法公正,以红色司法锤炼政治品格。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在峥嵘的红色司法史中,我们看到,早在建设革命根据地时期,党就意识到了司法公正对于巩固革命成果的重要性,无论是成立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设立革命法庭、促进农民运动深入开展,还是破除红色苏区内的封建迷信、有效根治黄赌毒、改善社会风气,始终以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坚定忠诚的政治信仰,对法治建设进行探索,最终孕育了严格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人民司法制度。如今,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人民的司法需求愈加多元化,这对司法公正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挑战。司法公正的基础是保障公平,我们要在工作中营造公平的司法环境,要从制度规范上保障公平实现的过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用凛然正气捍卫司法公正,注重将抽象的法律公正地适用到每一起案件中,实现个案公正与类案公正、法律公正与社会公正的统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践行司法为民,以红色司法滋养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领导下的红色司法是“替老百姓服务的”。董必武、何叔衡、马锡五等司法先驱不论职务高低,都把自己当作工农群众的“公仆”,与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探索形成了人民陪审、巡回审判等司法制度和贯彻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作为法官,我们要学习马锡五等司法先驱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依靠群众的方法,树牢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声音,珍惜人民群众给予的权力,积极回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旗帜引领,砥砺奋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让我们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加强对红色司法史的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把党领导下的人民司法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法官的智慧和力量。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3
我们常说,榜样是无声的说服,典型是无穷的力量。在观看《红色法庭百年志》和《正义之星》专题片中,我们感受到他们用公正的审判赢得民心、风清气正的傲骨获得尊重,为我们法院队伍建设提供了指路明灯,而我们看完后也感触颇多。
一、心中有信念,用魂坚守初心使命
坚定信念,永葆初心。因为信念坚定,身残志坚的王小莉法官帮助弱势群体维护权益;因为牢记使命,刚正不阿的周春梅法官多次拒绝为老同学的案件打招呼而被残忍杀害;因为不忘初心,敢冲敢闯的赵鑫法官十几年奔波在执行的路上。作为司法工作人员,我们不为人情所动,不受金钱诱惑,不被权利左右,不向恐吓低头,真正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硬核力量,以无愧于新时代的政法铁军。
二、心中有人民,用情走好群众路线
法律无情,法官有爱。法官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用之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法官妈妈”陈海仪跟孩子们谈心说理,用爱挽救失足未成年人;调解法官陈辽敏设身处地想问题,用真情化解矛盾纠纷;基层法官亓民川深入田间地头评断家长里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他们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为构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走好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既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又能感受到脉脉温情。
三、心中有职责,用爱做好本职工作
忠诚履职,奋发有为。因为心怀职责担当,邹碧华法官首创案件权重系数理论,科学评估法官业绩;因为努力拼搏奋斗,周淑琴法官提炼出“五心”工作法,还推出“圆桌法庭”“微信法庭“两种全新庭审模式;因为总结智慧经验,黄志丽法官摸索出覆盖案件审理全过程的“三个贯穿始终”工作法。作为政法干警,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向老同事学习工作方法,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积极接触工作学习中的新鲜事物,提升工作效率。
安山高可仰,徒此揖清芬。英模精神是一种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作为新时代的法院人,我们要对标先进找差距,自觉树立“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更加有为”的思想,坚守信仰、服务大局、创新发展,做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谱写司法为民新篇章。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4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专题纪录片《红色法庭百年志》第二集《司法为民》从宏大的历史视野,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司法故事,一处处高效便民的服务机制,一项项生动饱满的数据,系统梳理、全面展现了人民司法史中司法为民的时代探索、发展成效和历史经验。
从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到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从红色司法的星星之火到人民法院工作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循着岁月淘洗形成的历史脉络,人民法院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早已将人民至上理念注入灵魂、融进血脉,化作红色司法基因的鲜明底色。
在人民法院为民司法的壮阔实践中,法院干警始终以赶考的心态、超然的状态和拼搏的姿态,主动作为、奋发有为,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下苦功,提实效。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翻山越岭到纠纷现场化解矛盾、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马锡五深入基层办案……无论是鸡毛蒜皮的琐碎事,还是焦头烂额的烦心事,亦或水火关头的紧要事,人民法院始终秉持民生优先的行动指向,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把方便和实惠最大限度留给群众。
树导向,强功效。封芝琴的爱情故事至今仍津津乐道,最关键的是法官融合天理人情,通过公正裁判树立起鼓励婚姻自由的导向。而打击失信行为、关爱弱势群众等系列作为则充分彰显出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特质。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的评价、规范、引导功能,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同时也让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谋远虑,求长效。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法院便民利民机制逐步成熟定型。特别是近年来,包括设立巡回法庭、立案登记制、一站式建设、切实解决执行难等长效工作机制的落地生根,不仅让司法制度充满蓬勃朝气,更加速兑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积跬步之功,致千里之胜。人民法院始终践行党的初心宗旨,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取得的光荣业绩充分映照出绝对忠诚的政治境界、鱼水情深的精神境界和大智治制的发展境界。
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群众的需求是多元的,必须创新开拓、与时偕行,不断做优司法供给;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融入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司法提质增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必须以百姓之心为心,该变的大胆变,该改的坚决改,该立的迅速立,切实让群众感到变化、增强信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回望走过的路,“司法为民”,短短四字,字字千钧,这是必须传承好、发扬好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也是推动新时代法院工作跨越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制胜密码。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人民法院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保持历史主动,强化战略定力,继续谱写司法为民的新篇章。
上好“第一课”,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干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勇站“第一排”,推动干警下沉第一线、奔赴最前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喜大普奔”;追求“第一等”,弘扬工匠精神,在质效上求好、在服务上求优、在机制上求实,努力用心贴心、实打实的付出换取群众的真心认可。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5
作为一名观众,近日看了《红色法庭百年志》第三集,深感此剧确实不负其名,为我们展现了红色法庭的沧海桑田和百年奋斗,更是向我们诠释了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斗争的历史,而斗争的历史又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的。”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首先,让我来简单说一下该剧的内容。《红色法庭百年志》第三集主要探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成为正规化红色法庭以及加强司法制度建设的历程,阐述了进入新时代后,我们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推进司法改革,推动司法体制建设,从而在新时代中迈向新的辉煌。
此剧对于红色法庭的深度探讨,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描述,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的成立背景、法官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立场、为正义而战的决心和意志等等。此外,该剧还选取了若干经典案例,并用精彩的表演和真实的情节将这些案例呈现出来,从而向观众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红色法庭的发展进程和它的作用。
对于该剧内容,我深感震撼。在我看来,红色法庭真正实现司法公正的正式成立,推动了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进程,也为我们树立了民族精神上的标杆。而剧中的案例也极具代表性和现实意义,尤其是那些涉及到追溯历史的案例,给观众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此外,在剧中我还留意到了许多传神的地方,例如:镜头切换时的渐层合理设计,场景的清真细致,角色的生动形象和精湛表演,都使得观众更容易感受到剧中所想要表达的信息。另外,该剧采用高科技拍摄技术,通过特效、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将观众引入到了一个热血沸腾、激情万丈的视听盛宴中。
最后,我从该剧中学习到许多结论和观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在不断推进司法改革,发展司法体制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司法公正,使司法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让司法能够公正地调解矛盾和纠纷。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司法公正,并为此不断努力实现。
总之,经过对该剧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我相信《红色法庭百年志》第三集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红色法庭的历史和百年奋斗的历程,更是一部令人收获颇丰的作品,它引导我们勇敢追求正义,用法律来维护人民的根本权益,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6
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通过秉公裁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2022年新年伊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共同策划推出纪录片《红色法庭百年志》,用六集影像,分门别类地讲述了一百年来,人民审判机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辛探索、勇毅前行,用忠诚与担当推动依法治国实践,司法为民、服务大局、初心永续的恢宏历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道路上谱写法正风清、公平正义的时代新篇章。
立意方法论:胸怀“国之大者”之信仰
“公平与正义是我们百年不变的追求”。这句掷地有声的话作为《红色法庭百年志》预告片的话题发布后,触动了很多观众的心弦。如何更好地呈现公平与正义的影像表达?纪录片《红色法庭百年志》坚持对人的刻画、对事件的阐释以及对事实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在六集纪录片《红色法庭百年志》中,创作团队根据每集的主题重点,为观众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那些站稳人民立场、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的审判战线上的先进模范代表们。
他们中有在革命时期燃起红色法庭星星之火的何叔衡、谢觉哉、马锡五、雷经天,也有在新时期传承红色法庭血脉根基的邹碧华、周春梅等,他们为法治建设付出了心血甚至生命,维护了公平与正义。
片中,1927年七里坪法庭首任庭长张南一在就义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死了还要革命”;为司法体制改革耗尽心力的法官邹碧华常说“不是时间在流逝,是我们自己在流逝”;不徇私情,倒在血泊中的法官周春梅说“即便我死了,这件事也是不可能的”……
不同时空,不同背景,不同事件,但是这些心系事业、心怀梦想的先烈和楷模,都义无反顾用生命履行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崇高信念。
在展现人物的同时,该片还生动还原了瑞金开陂水案、延安封芝琴结婚案等典型案件。
纪录片《红色法庭百年志》重点围绕司法审判机关百年发展历程,通过不同历史时期中诸如土地纠纷、民事权利、行政诉讼、惩治贪腐、扫黑除恶、国际追逃等事件,从党和人民利益的出发,通过案叙人的讲述增强影像的感染力和表现张力,不断加深观众对审判工作的认知,把实现“案结事了”的审判初心更好地传递给每个观众。
此外,纪录片《红色法庭百年志》中还引用了很多数据来支撑观众的认同建构:70多年前,华北人民法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院体系都将冠有“人民”二字;10年前,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在全国设立了六个巡回法庭,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国家最高审判机关的司法服务;3年来,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涉黑恶案件3.3万余件,结案率99.4%,5万多名黑恶犯罪分子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涉黑重刑率达57.50%,涉恶重刑率达 26.04%……
这些事实数据,通过纪录片的可视化呈现,清晰明朗地诠释了人民法院在做到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等大量工作背后所凝聚的信仰本质。
可以说,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行使司法审判权的使命担当,是《红色法庭百年志》带给观众最重要的思想内涵。
该片立足中国特色法治工作实际,力争提供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路,为涵养法的理念与价值观,落实好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的司法政策和“谁执法谁普法”的相关要求,推动法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引,让这部描写司法审判队伍百年之志的纪录片真正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形态方法论:雕刻“国之重器”之坚实
在传统的理解中,法治建设是抽象的,法治类纪录片也是自带学科专业门槛,可看性较弱。而纪录片《红色法庭百年志》尝试以创意呈现的视听语言对“国之重器”进行雕刻,兼顾思想性和可看性,打造出一堂生动的法治宣传教育视听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这一重要论述。纪录片开篇即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般的片头营造了法律的威严感,奠定了《红色法庭百年志》庄重的氛围基调。
而在纪录片的叙事过程当中,回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制史的重要节点时,除采用传统的原件呈现、当事人现身说法等方式,还创新采用了左翼木刻、版画等表达形态,在视觉上增添了一种“真”与“实”的独特观感,有效辅助了主旨的体现,为夯实法治根基、凝聚法治力量提供了强大的视觉展现力。
此外,通俗性也贯穿全片,使得观众得以更好地理解专业场景。如针对“马锡五审判方式”,纪录片把现实和理论相结合,概括出了“当调则调,当判则判”的核心要义。法官开庭后公诉人等与被告人的一问一答,客观直接地记录了一场庭审的来龙去脉,在代入感、现场感中注入可供学习的法治素养。
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下,具体的法律条文早已在信息传播中无处不在,但法律背后所蕴含出的精神内涵和公平正义的目标则亟需通过更有效的宣教方式,凝聚起依法治国的共识认同。《红色法庭百年志》应运而出,带来铿锵有力的传播效果。
体系方法论:回望“国之栋梁”之探索
秉公司法,德法并举,构建坚强有力的依法治国“四梁八柱”,对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至关重要。
纪录片《红色法庭百年志》以时间轴为核心逻辑,通过现实横向对比和历史纵向梳理,在六集当中交叉展现了全民族抗战、抗美援朝等重大历史瞬间和决战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发展大局,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再挖掘、再考证、再回访,深入讲述了重大法治事件的深远影响。
该片在把握宏观历史背景的同时,也充分关注细节的呈现,精准捕捉每一时期的司法审判闪光点,生动诠释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在每个时期的体现,为培育现代社会中的全民法治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法治进程只有汇聚并带动起来自各方的热情,才能提高司法公信力,切实筑牢法治根基,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主流媒体在传播上理应对法治选题给予更多的聚焦,全面紧扣法治建设保障公民权益和维护社会公正的正确方向,营造出更为浓郁的法治文化。正如那句名言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以史为鉴,照见法治。纪录片《红色法庭百年志》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创作源泉,在庄重的时间轴上书写下公平正义。这不仅是一部法治传播的生动之作,更将为法治信仰的塑造和法治力量的凝聚贡献独特的力量。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7
中央电视台从2022年1月11日开始,在社会与法频道连续播放了六集取名为《红色法庭百年志》的纪录片。这六集节目的每一集都有一个主题,6个主题分别是旗帜引领、司法为民、公平正义、法正风清、服务大局和初心永续。每集的内容都有解说、图像资料、专家学者的采访等构成,用直观形式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自大革命时期至党的十八大以后,创立、领导、发展红色司法的历程,用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与精辟的理论阐述,重现了红色司法,帮助人们较为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共产党与司法。观后,笔者十分振奋,也有一些思考。
中国共产党长期重视司法制度建设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不懈目标就通过法治来加以表达与体现。只要建立掌握自己的政权,中国共产党就会建立自己的司法制度来表现广大民众的意志与愿望,推进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发展。
早在大革命时期,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中,都建有自己的司法制度。在本片中,专门讲述了1927年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农民运动中建立的司法制度,还审判了土豪劣绅、恶霸地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中领导建立的司法制度。
中国共产党还在城市领导建立过司法制度。1927年3月2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胜利后,建立了上海市民代表会议政府法制。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大城市建立的人民民主法制,其中包括司法制度,审判过屠杀工人的主使李宝章。
此后,随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和司法经验的积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里,司法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片中显示,在抗日根据地里,设立司法处,基本实行两级审判制;在解放区里,人民法院宣告成立等等。革命根据地的司法制度日趋成熟。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司法制度逐渐完善。
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我国的司法制度日臻完善,还有一些创新举措。司法体制改革、“多元解纷”、智慧法院建设、跨域一体化办案平台建设等等都在其中。人民感受到了司法的公平和正义,已经成为现实并不断显现。
红色司法中有许多亮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根据地里,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司法中都有许多亮点。以下举例说明。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首创马锡五审判方式。这是一种中国式的巡回审判方式。由于这一审判方式由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创立,故以其名命名之。他经常携带案卷深入基层,不拘形式,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弄清案情,公正处理各种案件,受到广大民众的颂扬,称其为“马青天”。
现在,仍可以看到他审理一些较为经典案件的记载。比如,封芝琴婚姻案、周定邦杀人案、苏发云三兄弟杀人案纠错等等。马锡五审判方式还被推广到其他抗日根据地,影响越来越大。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内的调解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制度萌芽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与抗日战争时期有了大发展。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调解制度趋于完善,并被广泛采用于解放区。哈尔滨市的调解规则对调解原则、方式、适用对象等都做了规定并得到广泛实施。据1949年1月至2月的法院统计,调解适用于离婚、同居、赔偿损失、工资,债务契约,所有权、生活费等26种767件纠纷案件,真正起到了便于人民解决问题和减轻案件审判压力的双重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不仅恢复了法院,重塑了中国的司法体制;而且还有创新,进行了司法体制改革,建立一些专门法院,如海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网络法院、金融法院等等。这在中国司法史上前所未有。
这些专门法院的建立,使审判更为专业化,可以更为妥善地审理一些专业性较强案件,进一步实现司法的公正性与权威性。这正如片中所讲的:“这些法院的设立,保证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党的十八大以后,还有另一些司法举措,也为公平正义加分。其中包括有巡回法庭的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设置、员额制的推出、法官责任制的强化、重大错案纠错机制的完善等等。这些举措都实实在在地维护了司法公正,也让广大民众深切感受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
以巡回法庭的设立为例。巡回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派出机构,行使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其主审法官均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骨干。巡回法庭于20xx年决定设立,现共有6个。设立巡回法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包括便于民众诉讼、缓解最高人民法院的办案压力、监督下级法院的审判情况、推进法治宣传与传播等等。总之,都聚焦于实现司法公正。实践证明,巡回法庭的设立确实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8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在认真观看了邹碧华、周春梅等18位英模法官的先进事迹后,我深深感受到了法院人的信仰,其中有司法体制改革的“燃灯者”邹碧华,有守护着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的赵鑫,有从右手大部分功能丧失的残疾人成长到一名优秀法官的自强模范王小莉,有“春梅纵是侠骨香,不受尘埃半点侵”的周春梅。他们每个人都用毕生精力坚守着公平正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他们作为人民法官的信仰,他们无一不在为构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法院是保障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官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要时刻牢记为信仰奉献自己,守护人民的权利,捍卫司法的权威。宣传片中的每一位法官都以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的好法官。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法官,要以他们为榜样,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将守护公平正义作为我们毕生的信仰,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上是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本文由用户:xiaoyan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2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