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从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入手,认清了各阶级不同的政治态度。也指出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他们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以下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合集,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阅读心得体会大全的内容,可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1
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分析中国社会探讨革命策略的重要文献,也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发端之作。他从当时革命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入手,确立了划分阶级的标准,进而逐层剖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最后得出了中国革命所应采取的正确策略。
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方法是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由理论转变为方法的最佳范例,实现了阶级分析与调查研究、经济地位与革命态度、策略的灵活性与方法的可操作性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重新阐发与灵活运用。
这篇文章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它一针见血的指出“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这个道理,因而指出了领导人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指导思想的关键地位。而在我看来,他其实在暗示时代呼唤一个真正有领导力的阶级出现,暗示当时虽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要把握时代脉搏,扎根群众,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作中国革命之中的中流砥柱,而事实证明,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无论是新民主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都虽经历了千难万险,却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文章中还指出了另一个重要问题:革命的首要问题在于弄清楚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敌人。因而本章从阶级分析的角度,对中国各个阶级成分进行了的详细分析,文章不是静态地看待各个阶级成分的作用,而是将各个阶级置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设想在革命的各个不同时期阶级可能存在的变化。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2
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指出: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皆源于主观和客观的脱离,根子在于缺乏对国情的认识和了解,星星之火读后感。
毛泽东同志认为,只要通过发动农民,集中优势兵力,实现红色割据,革命力量一定会逐步壮大,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毛爷爷对中国国情的清晰认识,对中国国情的准确分析说小了是影响林彪一个人对中国前途的看法,说大了是影响了那时的一批人,纠正了他们的消极情绪,改变了他们的观念,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让他们看到了祖国的美好未来。
就像在大海中迷失了的水手看到了前方的灯塔,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年代,那个动荡的年代,我们的前辈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艰苦的奋斗着。在这样史无前例的反抗斗争中,他们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了太多太多的险阻……
在这种情况下我敢说很难有像毛爷爷这样心态乐观,头脑清晰,目标准确的人。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他—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崇拜!
不仅如此,毛爷爷还看到了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不管是下级的右倾思想,还是上级的消极情绪,他都能给予准确的定位。他就像站在高处俯视下方一样,对一切都看得那么透彻,那么清晰。熟话说“当局者迷”,然而我们这位伟大的领导人却一点都“不迷”!只有准确的领导,才能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最后我们不得不佩服毛爷爷的文采,在这篇文章中他思路清晰明了,让人读过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平时却不失华丽的文风、通俗却不庸俗的语言让我叹为观止!尤其最后的排比句最佳,不仅增强语势,更使得语意清晰易懂,加深印象!这是一篇改变了一个人思想的文章,这是一篇改变了一批人思想的文章,这更是一篇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文章!这不愧是一篇让人传诵的佳作!读过此文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努力学毛泽东光辉思想,用他的思想辩别是非,在现实与理想探索出一条开启理想的大门。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从点滴做起,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3
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毛泽东运用唯物史观从整体上考察了中国的社会构成和阶级构成情况,认识到了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由此考察了中国社会性质及其构成的复杂性。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是封建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依旧表现为以农业生产为主,虽然也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由曾经完整、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构成所发生的这一系列深刻变化,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落后程度,而且还导致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存在,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生产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
读完整篇,我认为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毛泽东同志在分析革命形势时所用到的阶级分析法。可能有些人会认为现在的中国社会已经不存在“阶级”这个概念,阶级分析法也就用不上了。其实不然,阶级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矛盾研究方法,阶级分析首先是经济分析,同时注重政治立场和政治思想上的分析,这对当代来说同样适用。再次,阶级分析法还可以运用到国际形势分析上来,就比如说最近国际上发生的俄乌冲突,其实质也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与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冲突。阶级分析法可以区分为带阶级性和不带阶级性的社会矛盾分析,我们一定要正确区分并使用。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4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问题,它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
没有什么问题是不和人发生关系的,那么一切问题最终都会归结到人的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也要落到人的身上。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希望它是成功的,那么就需要我们团结绝大多数的力量去完成它。
对于革命来讲也是这样的。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为,那么就需要团结这个国家绝大多数的人去完成它,要团结就首先要了解这群人的特点及他们的期盼,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痛点”是什么。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5
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壮大自己所在的阶级,削弱敌人的力量才是革命的本质。革命是一场力量的角逐。因为只有掌握了政权,才有机会施展所在阶级的政治理想,实现自己阶级的政治诉求。就像《权力的游戏》中,只有掌握了军队,才能坐上铁王座,无论是杀父之仇还是夺妻之恨,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这就是赤裸裸的权力和革命的本质。
在革命状态下,可以简单将阶级划分为敌人和朋友。但在经济建设阶段,对于各阶层就不能简单的划分为朋友和敌人两类了。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第一目的,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调动所有阶级的积极性,努力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6
如题, 这篇短文简要却详细的阐述了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以此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可拉拢的朋友, 以及要划清界限的敌人. 简单的说, 农民工人阶级是朋友, 中产,地主以及小资阶级的右翼可能是敌人, 左翼有可能是朋友.
1912-1936 被称为民国的“黄金十年”, 工业, 经济较之前有了明显进步,工业增长率高达9.4%. 仅就工业化建设的成就而言,这期间的民国,可以被称之为“黄金十年”. 然而工业增长, 城市化进程背后是崩溃的农村经济. 大部分土地被少数地主占有, 半自耕农和贫农食不果腹,生活拮据. 相反, 以地主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过着奢华优渥的生活.两个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利益冲突,孕育了民国时期的革命土壤.
这篇摘要, 反映的是毛对当下时局更清醒和理性的认识.国民政府忽略了社会阶级的矛盾升级, 中国社会的组成,以及国际浪潮. 革命的必要条件是极端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强人的出现. 徒有愤怒的农民或工人, 无人领导、 煽动和组织是无法形成规模性的革命的. 以此为基础, 20年代的中国有革命的土壤, 并且出现了政治强人还有共产国际的新思潮. 革命不是历史偶然.
国民政府未能把握时机,积极调整战略, 应对危机为其最后的失势埋下伏笔.
站在变革时代的风口, 反观当下的社会矛盾, 有这样三个不成熟的小想法.
1) 贫富差距的阶级矛盾: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现在的结果是一部份人富起来了, 一部分人还没富起来. 以史为鉴, 贫富差距会导致社会矛盾,孕育革命土壤. 国家重视农村建设, 搞精准扶贫, 建小康也是避免贫富差距被进一步拉大.
2)意识形态的矛盾: 农民不太可能成为当下的反动派. 和民国时期的农村状况做对比,当代农村所处的是截然不同的情况. 1978年, 中国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 2014年, 只有不足百分之一的中国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民国时期的贫农, 过得不如专制下的统治好. 当今农民的日子和改革初期相比越来越好. 普通农民不在乎意识形态, 谁是执政党, 什么是普世价值对于农民来讲不重要. 只要没有被剥削, 没有被压迫, 勤勤恳恳的中国农民何必要去革命呢. 那么当今的中国, 有可能有反动情绪的是哪些群体呢? 大胆猜测, 反动情绪容易在新一代年轻人中蔓延. 互联网的兴起, 西方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通过电影,音乐,书籍等一系列艺术形式影响着新一代的年轻人, 而这一代的年轻人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和生存压力. 科技给了年轻人迅速积累财富的途径的同时也建起了隐形的阶级壁垒. 国家如何让年轻人对未来抱有希望, 避免社会阶级固化都是值得思考的.
3) 资本家的逐利矛盾: 私有制的最大受益者是资本家. 以此类推, 资本家也可能是另一股反动力量. 因而在中国做企业, 要明晰自己的政治态度. 共产主义的对立面就是大资本家. 大资本家搞起小团体, 官商结合对于社会稳定来讲是敏感的.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7
每个人生都是不断成熟、不断趋于完美的过程,在这其中我们会遇到困难、挫折,但这一切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因为只有遇到困难,从而克服困难,那么我们才会学到更多,积累更多的经验,在将来的人生路中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次参加关于家长学校的社会调查,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一次很好的考验!
虽然以往也参加过类似的活动,那时在高一时的研究性课程,每一次的开题、调查、研究、解题,都是我乐在其中、学在其中,那时的我们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次的社会调查中也给我很大的帮助。以往在我的印象中,校长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似乎有点高不可及,但是这次竟然要我们去向校长进行社会调查,这无疑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难度越大那么对我们能力的挑战就越大,不过我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来办好这件事,于是我和搭档进行了一次很深入的探讨,设想一个最为合理、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检查方式。我们尽量避免以检查的身份,而是以两个记者的身份以学校搞研究为背景,对田林四小的校长进行采访,再拿到问讯表后,我和搭档便开始设计我们的采访稿,我们以学习的姿态来提问。首先是想问他们的负责人什么是家长学校,虽然问讯表中没有这一问题,但是我们认为如果连家长学校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学校,试问如何去搞好家长学校?但是四小的刘教导,回答得很流利也很完整,有了这样一个前提,在接下来,我们便分工配合,我来提问,搭档来纪录,于是我们把所有问讯表中的问题串联起来,并且在最有加了几个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我发现我们所有的问题刘教导都给于了相应的’答案,并且我相信是真实的,当我们问起家长学校是否有工作计划,我们得到的答案很模糊,刘教导说是和学校的工作计划订在一起的,无法拿给我们看,于是我又继续追问是否有独立的关于家长学校的工作计划,回答是没有,看来四小的家长学校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总而言之,这次的社会调查还算比较顺利,我们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相信日后如果再有类似的活动,我一定能班的更好!
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我从有一些胆却到鼓起勇气,从不知所措到计划周详,从中我发现原来校长也并不是高不可及,学校领导也是可以亲近的,只是要看我们的方法是否妥当,语言是否得体,仪表是否公整,是否能给人以强大的亲和力,这样我们就能水到渠成,办好我们所想办的事,这次调查也是一次实践,它锻炼了我们的胆量、头脑和口才,能顺利完成这次任务就是对我们的能力的最好回答,希望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能够多多锻炼自己,是自己的能力后更大一步的提高,能后更好的完成上级所布置的任务,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8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宗明义:“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该文系《毛泽东选集》的首篇,毛泽东在此文中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初步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堪称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一篇光辉文献。它的问世,是毛泽东深刻洞察党内外思想动态,反对党内错误倾向,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结果。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也就是没有找到革命的对象和盟友的问题,而“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把中国社会的各阶级情况做了如下分析: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二是中产阶级。三是小资产阶级。四是半无产阶级。五是无产阶级。六是游民无产者。在一一分析各个阶级及其对革命的态度后,毛泽东做了一个总体的概括:“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这一概括深刻、全面、精到,为革命如何寻找力量、如何取得同盟军指明了路径。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仍具有重要价值。它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解决“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这一首要问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9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与发展是附庸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是腐朽生产关系的既得利益者和捍卫者,他们与革命水火不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
1,地主阶级是地主制经济下的主要剥削阶级,也是封建社会主要的统治阶级。它具有按封建等级制度划分的阶层。各地封建主之间依附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
2,买办资产阶级适应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需要,为帝国主义所豢养,是帝国主义剥削和压迫本国人民的工具和奴才,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重要社会支柱。
3,半殖民地国家被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所统治和榨取,但帝国主义不直接统治这种国家,而是通过这种国家的反动政权间接统治。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受帝国主义国家不同程度控制的国家或地区。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10
1925年12月1日,毛主席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编印出版的《革命》半月刊第四期发表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这篇重要论著,集中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回答了中国革命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毛主席在文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为五大部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毛主席在文章中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他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通过这样的阶级分析,毛主席初步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无产阶级团结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一切半无产阶级(主要是贫苦农民)、小资产阶级(主要是中农),争取中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买办阶级,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反对在中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阶级统治的国家,争取非资本主义的前途。
这就初步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和性质、前途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正确解决了革命中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是在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环境下阶级分析论的典范,奠定了毛主席阶级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发端的重要标志。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11
从今天起,每天学习一篇文章,在此记录读后观感。
第一本要阅读的书是《毛泽东选集》,如果你也在看,那么欢迎一起讨论。
本书的第一篇叫做《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的第一句是著名金句: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其中详细地将所有人划分为个阶级:第一,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第二,中产阶级。第三,小资产阶级。第四,半无产阶级。第五,无产阶级。
接下来,我们开始分析其中各个阶级的区别,以及在现在的社会中,又有哪些异同之处?
第一,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原文中指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两个阶级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是完全的反革命派。那么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还有这两个阶级吗?很遗憾,还是有的,那些与外国资本勾结,侵占国有资产,向海外转移人民财富的人,便是这一类。远的不说,近日的新闻:河南村镇银行400亿储蓄不翼而飞就是最直白的例子,尤其是新闻通知其幕后靠山已经逃出国外,那就无须再多言了。这一类人现在不是没有,而是更多,且藏得更隐蔽。
第二,中产阶级。原文指出,这是一群矛盾群体,他们受到欺负的时候赞同革命,感觉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又反对革命,简单地说,就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极致利己主义者。这样的人在现在浮躁的经济为主的环境中,不是没有,而是太多。如某些企业,高举反盗版的旗帜,嘴里喊着正义的口号,然而等肃清道路后,立即摇身一变,会员,超前会员,通过大数据收割消费者,版权垄断等等问题各种花样层出不穷,逐利的面目狰狞不堪。原文指出,这些人是不可能有独立的革命思想的,他们永远向利益看齐,所以对其只能利用,绝不能坐视其壮大垄断。
第三,小资产阶级。原文指出,这个群体是各种刚刚小有资产的新贵,或者将将走向下坡的旧贵,前者是相当仰慕上一层的中产阶级,渴望自己能够向其迈进,而后者则在日复一日地劣势中隐隐希望革命可以重新洗牌,自己能从中获取转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前者有很多很多,他们压榨剥削着下层的同时,也在被上一层收割着。比如过去最红火高新的互联网行业,造出了许多35岁前的佼佼者们,然而他们并非全都轻松光鲜。只要背上几百万的房贷,寒流一来,一切都成过眼云烟。最近因为失业潮,这方面的新闻也有许多。所以这些人,他们看似自由,其实并不自由,他们最终将不得不参与时代的裹挟。
第四,半无产阶级。原文指出,这一类里面有半自耕农,贫农,小贩,手工业者,店员等。首先在当时的社会,大约店员还是一份比较好的职业,与现在不是一个意义。而半自耕农和贫农,即是农民,他们可以种田为生。而小贩和手工业者大约就是小个体户。这些人与无产阶级很接近,因为也是随时可以变成无产阶级的人。这些人至今也是占社会的多数群体。
第五,无产阶级。原文指出,底层工人和无生产资料的农民都是此阶级。底层工人则是在城市里打工,居无定所,手停口停的那一类。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就是这一类,有多少打工人觉得自己符合呢?天涯曾有贴称:未来最惨烈的群体不是农村有房屋有耕地的农民,而是在大城市拼不下一套房子的打工人。这句话在此处得到了呼应。在这两年的疫情冲击以及经济下行时刻,不少人应该有所觉察了。
综上所述,首先明确我们是哪一个阶级,然后其他阶级是谁?他们善于伪装隐藏,这需要眼力辨别。辨别过后,那么进入正题: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依旧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12
文章背景:在中国,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之后国民党内部左翼和右翼围绕着总理继任者的位置斗争不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的地位也越来越微妙。11月国民党右翼召开的西山会议更是通过决议,宣布中国共产党非法,取消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党籍,会后,此派人士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北方等地设立地方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而在共产党内部,存在着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重和国民党合作,而没有看到在反封建的阶段性任务完成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势必会因为诉求不同走向对立,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重工人运动,没有实事求是,没有发现在农业国中国仅仅靠工人的力量是不足以革命成功的。党内的两种倾向都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毛泽东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样就解决了中国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军的问题。毛泽东并且预见到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动摇的阶级,他们在革命高涨时将要分化,其右翼将要跑到帝国主义方面去。一九二七年所发生的四一二事变,证明了这一点。
毛泽东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大致情况做出了分析。
1.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政治代表为中国青年党和国民党右派。其生存和发展附属于帝国主义,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代表着中国最落后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极力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这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
2. 中产阶级: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主张为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其对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当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时,赞成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当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时,他们又害怕自己的地位在革命成功后不保,便怀疑革命甚至反对革命。
3. 小资产阶级:如中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等等,这一阶级对革命的态度随着其所处的经济地位而有所不同。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因其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为接近,故对中产阶级的宣传颇为相信,对于革命取怀疑的态度;第二部分是经济上大体可以自给的,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感到生活愈发困难,对革命取中立的态度,但不反对革命;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对于自己的前途很是担忧,对革命取积极的态度。
4. 半资产阶级:如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等,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这一阶级人数数量极大,大部分人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他们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内心认为需要一个变更现状的革命。
5. 无产阶级:产业工人和都市苦力工人们,因中国尚未工业化,人数不多。其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看罢工运动所表现的力量,就可知工业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处地位的重要。他们所以能如此,第一个原因是集中。无论哪种人都不如他们的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低下。他们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
6. 游民无产者: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其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如三合会、哥老会、青帮等等,这些人很勇敢奋斗但很具有破坏性,如果引导得法,可以变成革命的力量。
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13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写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其写作背景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写作此文时,毛泽东刚刚三十出头,正是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时候,绝无晚年的昏聩。此时的党,也尚处在幼年时期,1925年只有党员三千多人,还没有自己的军队,是革命党,是造反者,是要改朝换代打天下的人,有朝气,然而缺乏经验,因此遇到种种的挫折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就像上一次《毛泽东搞社会调查》的研究学习中得出的结论一样,在那时候,年轻的毛泽东在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同时,认真调查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能将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状况分析得清清楚楚,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以大量的客观事实作为佐证,不说空话,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思路已经非常清晰。当时毛泽东并不是中共的第一号人物,党内人才济济,毛泽东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领袖人物,从这篇文章就可见一斑。
作者毛泽东将当时的中国社会划分为地主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多个阶级。并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将各个阶级在当时社会上的处境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也对各个阶层在中国革命中所持有的态度进行了分析和界定。得出结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从毛泽东写这篇文章到现在,八十多年过去了,老师让我们读这篇文章,我想最值得学习借鉴的,应该还是毛泽东分析解剖中国社会的思路和方法吧?因为从文章的内容来看,沧桑巨变天翻地覆,革命党早已成为执政党,如今的中国社会,和毛泽东当年所处的年代,已经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根据宪法,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还存在种种敌对势力。因此社会划分的标准,早已不是阶级,而是社会阶层。
如何看待当今中国各社会阶层的划分,换句话说,如何划分社会阶层?说法很多,见仁见智,尚无权威的划分。著名作家梁晓声曾经写过《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其实也只是一家之言,所谓“当代资产者阶层、当代“买办”者阶层、当代中产者阶层、当代知识分子、城市平民和贫民、农民、中国当代‘黑社会’”,等等。另外,社会学家陆学艺的专著《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将当今中国社会分成五大社会等级:上层,中上层,中层,下层,底层。每一等级又被细分为许多阶层。
我对于社会分类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晰,但通过学习网络查找到的相关资料,比较同意”将社会按阶级划分和按阶层划分的最大区别,应该是相互间关系的不同”这一理论。阶级社会里,必然有你死我活的阶级对立关系,否则的话,共产党也不可能赢得民心,推翻一个专制腐败的国民党政权。但是,当今社会的各阶层之间,是否还存在这种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也就是说,社会各阶层之间能否和谐相处?如果连这一点都不可能,“和谐社会”又从何谈起?恐怕这里的关键,还在于对各阶层概念设定的本身。例如,如果按照梁晓声的说法,当今中国社会确实存在一个“黑社会”阶层的话,那么又怎么能够想象,它与其他社会阶层能够和谐相处?再比如,现在的贪腐官员比比皆是,为绝大多数民众所深恶痛绝,这是事实,但是,是否真的如某些人所说,已经形成一个“既得利益者阶层”?
黑社会也好,贪腐官员也好,确实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仅仅是一些黑社会分子和贪腐官员,还是到了已经形成一个社会阶层的程度?我想,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那么真的离亡党亡国也就真的为期不远,民众当然要起来造反,群起而攻之,没得话说。但是问题在于,如今的社会,已经真的到了这一步了吗?我想,对这个社会,我们还是应该有点信心吧?不管怎么说,社会越来越进步,舆论信息也越来越公开透明,民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对于贪腐官员的惩处,曝光的越来越多,打,总是比不打要好得多。反腐败,毕竟中央的决心和力度摆在那儿,有如此众多的贪官被惩处,也是不争的事实。至于为何如此打击,而贪腐官员却总是前赴后继层出不穷,如何从制度架构层面去根除腐败,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靠什么方法来解决,是否一定要采用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是正确的?恐怕这就更加争论不清了。不管怎么说,真正贯彻宪法,实行民主政治,保障个人权利,完善监督制度和媒体舆论的监督,使官员手中的权力真正受到有效的制约,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一个共识吧?
有点扯远了。那么反观《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分清了敌友,坚定了立场,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力量,打击反革命势力,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中国革命阶段性的胜利。而新政权的建立并不能使阶级和阶级矛盾彻底消除,缩小和消除阶级差异,让人民都处于共同富裕的平等地位,才是以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毕生所追求的目标。主席逝世后多年来,我们已经很难在政府官方的汇报文件中听到关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方面的内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悬殊逐渐扩大,新的阶级分化和固化导致了大多数社会底层群体和上层群体之间对立情绪,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的爆发预示着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矛盾不断被激化,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一如如今流行的“富二代”、“官二代”已经前几日发生的四川群体事件。与此同时,各类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也随势而起,此起彼伏,中日钓鱼岛争端,与菲律宾黄岩岛之争等等,虽然如今的国内形势和社会环境已不能和1925年时的中国同日而语,但如何缓解和消除国内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已经成为了目前中国社会最主要的问题。内忧不除,外患不断,看似和平盛世的目前的中国,这样一看又仿佛风雨飘摇。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14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由著名文学家厚所写的,他是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厚所创作的,他的创作手法独特,语言流畅,文风简朴,内容丰富有趣。
厚的文章总是有很多好词好句,我也喜欢这些好词好句,如:“中国社会的分析方式有一个很特别的方式”、“中国社会的分析方式”、“中国社会的分析方法”等等,但是,我更喜欢他的《社会分析》,从第二部分中我知道了一些他的社会分析方法,比如:“中国社会分析方式有一个很特别的方式”、“中国的分析方式有一个很特别的方式”、“中国的分析方式有一个很特别的方式”、“中国的分析方式有一种很特别的方法”、“中国的分析方法”、“中国的分析方法”等等,我还知道了他的《中国社会分析方法》、《中国社会的分析方法》、《中国社会分析方法》、《中国社会分析方法》等。
《中国社会分析方法》讲述了厚在《中国社会分析方法》、《中国社会分析方法》等文章中所作出的独特见解和对当时社会分析方法的总结。他是一个很有见解的人,是一个很有见解的人,是一个很有见解的人。这本书中的好词佳句不仅仅让读者对他的思想、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是让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社会分析方法的伟大,也让我们学习到了更多做人方法,也使读者明白更多的道理。
读了此书,我的收获可谓不小,我希望自己能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希望自己能在我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做到更好,更优秀。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15
单看标题,容易让人以为文章是在谈论对于革命前途的信心的问题。但实质上,通篇围绕了一个核心:中央主张分散打游击,毛泽东建立政权。在这个问题上,双方的观点是很对立的。毛泽东在这封通信中的“直陈”令人惊讶:“中央二月来信的精神是不好的”;“中央要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中央对客观形势和主观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观了”。
恐怕自三十年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在给中央的公开信里面这么说话了
在1930年一月,应对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城乡的中国,毛泽东同志撰此文指出了“中国革命不仅仅必然会迎来高潮,而且很快会走向高潮”,纠正了部分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量,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星星之火,能够燎原》可谓《毛泽东选集》中最经典的文章,在文中,我国伟大的缔造者毛泽东以“星星之火微小之势,但却能够燃遍中国大地”的慧眼真睛,拨开种种迷雾清醒认识到,中国革命必将进入高潮,且之速度也是十分之快的。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好处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
毛主席在本文中引用了中国一句古语,即“星星之火,能够燎原”,说明中国革命此刻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一本质认识在五四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这篇文章是毛主席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就应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的回信,不仅仅回答了对”红军能打多久”的疑问,而且提出了中国革命和武装道路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构成。在收录进《毛泽东文选》时,被命名为《星星之火能够燎原》。
要理解一篇伟大的文章甚或一个伟大人,在历史上的好处,理解他们是如何推动历史进步的,就务必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环境做充分详尽的了解。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削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从实质上来看,“星星之火,能够燎原”也便在萌发。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务必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虽然如此,共产党人却并没有被严峻的考验吓倒,他们领导了武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建立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篇章。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十年内战时期。
但是党内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对时局存在错误的估量,对形势产生悲观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也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期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而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相适应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于他们并没有认清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的客观事实,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
应对这些会影响中国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随着红军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大,毛泽东在本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异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上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读后感悟合集的精选内容,这些精选的优质范文可以在大家需要时提供一些帮助或是灵感上的启发,希望大家都能从上述模板中摘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果对大家有用,也请多关注本站。
本文由用户:qingfan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2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