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了英国作家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他在文中写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对苦难者的同情。
读完这篇富有哲理的文章后,我也开始深思:我为什么而活着?思考良久之后,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有了一些眉目。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小时候学过一首唐诗《草》,最先在我脑海中浮现的便是这首诗前半部分所描述的景象。原上的小草,在经过火烧,风吹,雨淋等磨难后,依旧在每年春天重新发芽生长,它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是很多人没有的,其中就包括我。我渴望我的成长能有草一般的顽强毅力,我也盼望我能在遇到挫折后不言放弃,但是,却总是事与愿违而不尽人意。
在父母那个年代,能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上高中、大学。而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没有知识是不行的,所以父母就被这个社会抛弃了,只能去做一些辛苦的事,于是他们便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作为下一代的我,身上背负着很多的希望、期盼,也承受了巨大的学习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心愿,所以我身边的同辈人都是为了父母的希望而活着的,同样这个里面也包括我。
虽然我还是个初中生,但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从未停止过。现在的社会虽然不算是最发达的,但仍让我心满意足,于是我便对未来产生了憧憬: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是什么样?未来的房子会是什么样的正是这种憧憬,给了我源源不断的生活信心,也让我怀着一个更加阳光向上的心态去拥抱未知的未来。
生活不易,奋斗不止。罗素是我的榜样,我也将为我的追求,付出毕生的努力。
本文由用户:yktime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19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