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曾和父亲写过信,或许平时话本身也不多。如今,阅读却改变了我许多,让我开始感悟父爱,让我也想和父亲写写信。
假期里,翻着母亲买来的《傅雷家书》。如果杜甫笔下的家书抵万金的现实版,《傅雷家书》应该可以算得上。这里面的每一封家书,看起来就像两父子在进行简单的对话,可是合上书本,闭上眼,眼前却浮现一句句的看似平实的语句,如嚼一颗青涩橄榄,越嚼越有味。
和日常生活见到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诲一样,傅雷夫妇可算得上中国父母的点饭,所以这本对儿子教诲的合集,却成为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他们非常用心的培养孩子,书中处处都流露出来。
傅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在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还会去写信的人应该是寥寥无几了。父母和孩子的中间,除了原有的代沟,现在还更悲惨的增加了新的物品——手机或是平板。想想也是,对着手机或平板,浏览着里面的有趣新闻,刷刷抖音,玩玩游戏,自然要比听父母唠叨有趣的多。这点,我想还是羡慕傅聪,至少以前没有这么多的诱惑,所以对待父亲的信,应该会更专心和重视。
傅雷把孩子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所以,虽是家信,除了家里的话,还有很多艺术的话,更重要的一点,两人是平等的进行对话,这个父亲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下来,孩子也不是纯粹的仰望着高不可攀的高山。这个父亲,极想激出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父亲,而是有这样宽阔的胸怀,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有这样的榜样,孩子自然不会狭隘,也能从其他人身上去吸收更多的养料,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多彩。
通信不仅训练孩子的文笔,还训练孩子的思想。每封信都是父子之间思想的碰撞,还要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傅雷希望孩子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实践,用父子间平和的言语,展现出来。
读《傅雷家书》,让我一步步的感悟父爱,每个父亲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方式各有不同,但这颗心,是一样的,父亲虽然有时未必能绝对平等和尊重,但会对我的建议逐渐接纳和改变,等我把剩下的几篇读完,这本书,我会送给父亲,等父亲也看完了,我会认认真真写封信给父亲,这或许会是我们父女之间,更好的礼物。
阅读,让我感悟父爱。我愿继续践行。
本文由用户:yktime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1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