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们江苏苏北的民俗,就不得不提打囤子。
打囤子的囤子是一个圆底方口用蒲草编织而成的蒲包,蒲包上面是两根麻绳,便于提在手里,里面装着石灰,囤子往地上一顿,石灰就从蒲包眼里渗出,印在地上就是圆圆的囤子。有时候,一些人家还会将囤子顿成不同形状,有元宝形的、小麦形的、梯子形的、风车形的它的寓意有两层,一为团团圆圆,一为新的一年粮食丰收装满囤。
奶奶告诉我,她小时候的除夕日,一到傍晚时分,她和兄弟姐妹就聚集在一起。只等大人们往袋里灌上石灰粉,扎紧袋口后,孩子们就会一拥而上,都想抢到最大的那个。待人手一份时,孩子们就学着大人的模样,高高地提起袋子,重重地砸下去。顿时,地上就显现出一个漂亮的花纹来。孩子们可高兴了,不停地把囤子提起又砸下、提起又砸下,院里、院外、田边、河畔、甚至是猪舍旁,都是白茫茫一片。大人们催她们回家吃年夜饭,可她们玩兴正浓,哪肯放下手中的蒲包,一直到玩累了才善罢甘休。吃完年夜饭,有的孩子又偷偷到院子里打囤子,打到密密麻麻、没有一点空隙为止。大年初一,早晨起来一看,村上每家每户的门前、院中,全打满了一个个囤子,有大的、有小的,预示着今年粮食大仓满、小仓流,五谷丰登。
关于打囤子,奶奶告诉我家乡还流传着一个传说:老百姓听说皇帝有诺,家家有仓囤子就可以三年不缴税银,相互一串,家家都在门口用青灰画仓囤子,每个仓囤子里放几粒五谷杂粮。宰相张玉书奉旨迅速到乡间查访,看到家家门口全是青灰打的仓囤子,仓囤子里的确有五谷杂粮。皇帝听了张玉书的禀报,惊诧不已,因为自己说过家家有仓囤子就不缴税银,这样他只好免掉老百姓的三年国税。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幅员辽阔,地域不同,风俗亦有不同。打囤子只是苏北民俗中的一种,我们家乡还有腊月二十四送灶除夕夜迎灶等很多的民风民俗,下次再慢慢道来。
本文由用户:yktime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ktime.cn/1454.html